唱片市場的競爭嚴格說來其實不如電影市場,因為電影首映的成績基本就占據一部電影總票房的兩成到三成左右,甚至比例還會更大,首映票房的質量就決定了這部電影未來的總成績——當然,類似於“泰坦尼克號”這樣首映票房低迷之後連續十五周呈現出上漲趨勢的逆天存在也是有的。而唱片銷量的走勢卻不同,特別是美國唱片市場。
美國唱片市場一向是以長線著稱,簡單地以泰勒-斯威夫特首張同名專輯為例,2006年發行,至今都還停留在榜單之上,而埃文-貝爾的上一張專輯“四”連續兩年問鼎年終專輯銷量榜冠軍也是長線銷量的直接證明。所以,首周銷量固然重要,真正維係著專輯銷量的還是口碑和宣傳。
但問題就在於,埃文-貝爾的專輯既有爆發力又有耐久力,是一個十分難纏的對手,這是讓各大唱片公司頭疼的所在。要不然,埃文-貝爾僅僅是一個人,依靠一群大牌歌手的專輯發起衝擊,他也無法抵抗對手的聯手攻勢。
從“三”這張專輯開始,埃文-貝爾每一次發行專輯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第一個月的銷量令人咋舌得出色,隨後會依靠強勢的口碑震蕩出一個無限的波長,將整個音樂市場攪得翻天覆地。這就是重點,埃文-貝爾的超高人氣是爆發點,而專輯的出色則是耐久力。
除非“五”這張專輯的質量出現大滑坡,導致埃文-貝爾的歌迷超級失望,在第一個月的爆發結束之後,就徹底陷入了冬眠狀態。可是,這個希望也不切實際,因為埃文-貝爾已經先後用四張專輯證明了:對他才華抱有質疑的人注定是要吃虧的。
於是,難題出現了,各大唱片公司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形成正麵對抗,毫不畏懼地與埃文-貝爾展開赤身肉搏戰?還是比埃文-貝爾遲一周到兩周發行專輯,避開風頭,伺機上位?亦或者是抓住埃文-貝爾對於宣傳不熱衷的弱點,依靠龐大的宣傳攻勢將埃文-貝爾影響力最小化?
撇開占據優勢的華納唱片和對美國市場意興闌珊的百代唱片不說,環球音樂和索尼唱片都是一籌莫展。
要說起環球音樂和埃文-貝爾之前的恩怨,其實早就已經煙消雲散了,憂鬱心境近年來的發展自然跟埃文-貝爾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但也是傳出了一片天地,隻是偶像歌手最大的憂慮就是未來長遠的發展,當人氣像泡沫一樣消失殆盡,也就是他們藝術生涯終止的時刻,所以大部分偶像歌手都會在人氣巔峰的時候在影視界尋求出路,憂鬱心境也是如此,繼吉倫-哈斯闖出名堂之後,新主唱喬-布羅斯也在大銀屏小屏幕上贏得了不少機會,不過,現在遇到了喬納斯兄弟的衝擊,憂鬱心境是下坡路,喬納斯兄弟則是上升期,雙方的力量對比不被看好。但仔細追究起來,環球音樂其實和埃文-貝爾已經沒有所謂的恩怨可言了。
即使如此,環球音樂和埃文-貝爾也不會是親密合作的夥伴,隻是音樂市場裏的直接競爭對手罷了,可能比普通的競爭對手還要多一些火藥味,僅此而已。
最近環球音樂的發行計劃表上可是有不少大牌歌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紅遍全球的槍炮與玫瑰樂隊自從1993年之後就陷入了無止境的內訌之中,現在的槍炮與玫瑰樂隊中原始成員隻剩下了最後一位,而他們從1999年就開始籌劃準備的錄音室專輯“中.國.民.主(Chinese. Democracy)”更是曆經無數困難,這張專輯裏麵包含了許多備受爭議的政治問題,一直折騰到了今年,早就完成了錄製的專輯才正式發行。發行時間定在了十一月二十三日。
而在更早一些的十一月十九日,嘻哈屆稱霸一方的坎耶-維斯特全新專輯也即將發行;另外在十二月二日,經曆了去年回歸醜聞、一係列低潮的布蘭妮-斯皮爾斯,還有1996年宣布解散、並且在2005重組、時隔十二年重新發行正規錄音室專輯的接招樂隊,雙雙將發行一張名叫做“馬戲團”的專輯。
槍炮與玫瑰樂隊無須贅述,雖然現在的樂隊已經不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模樣了,但他們依舊是全球最具號召力的搖滾樂隊;接招樂隊被譽為披頭士以來最受歡迎的英國樂隊,更是聲勢驚人,出道至今未嚐一敗;坎耶-維斯特早在出道以前就霸氣十足,發行專輯以後也是迅速就登上了巔峰;至於布蘭妮-斯皮爾斯,這位1999年發行專輯之後就成為全球最受矚目女歌手行列的小甜甜,至今依舊有無數記錄保持在她的名下。
除了坎耶-維斯特之外,其他三組歌手其實都經曆了一定的低潮,而再次回歸之後,號召力都是毋庸置疑的,而他們在各自的巔峰時期都有絕對不遜於埃文-貝爾的市場能力,再加上他們專輯的發行時間其實距離十一月三號並不是那麼近,如果再推遲發行時間,要徹底避開埃文-貝爾的話,那就必須等到2009年的一月、乃至二月了,所以最終環球音樂掙紮、糾結、折騰的最後決定,還是按照原計劃發行他們的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