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一日晚上九點半,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的演唱會一結束,整個網絡上都被埃文-貝爾演唱會的新聞刷屏了。
原本所有人就在期待“五”的發行,而從親身到現場感受了埃文-貝爾心專輯魅力的觀眾口中,人們更是了解到了,這是一張絕對不遜於以往任何一次作品的專輯,甚至還有人將“五”與上一次創造了無數奇跡的“四”相提並論,更是讓這張新專輯尚未發行都已經紅到發紫。
就在埃文-貝爾的新專輯發布演唱會結束之後的十二個小時之內,網絡上一共出現了超過三萬條的相關視頻和音頻,這是預料之中的事。即使到場的歌迷都被勒令不準帶相機進場,但現在的手機絕對可以說是功能齊全的;即使現場有保安在不間斷巡邏,但兩萬名觀眾之中難免還是有漏網之魚;即使會在第一時間感到現場傾聽演唱會的觀眾都是死忠歌迷,但難免還是有害群之馬混了進去,更不要說有歌迷因為太過激動或者不小心的失誤導致自己珍藏的視頻或者音頻泄露了出去……視頻或者音頻的泄露都是不可能完全禁止的。
當初艾米-納姆在2004年的專輯就是因為曲目的泄露而導致了不得已提前發行;當初埃文-貝爾發行“三”的時候,關於專輯曲目的猜測更是層出不窮,這都還是在一切保密的情況下,所以埃文-貝爾既然有召開演唱會的計劃,也就做好了相關打算。
還好,網絡禁止這一塊僅僅隻需要注意三十六個小時而已。在這段時間內,臉書、YouTube這兩個十一工作室掌管的最大社交網絡就實行了同步監控,隻要是視頻或音頻並不完整的,就算了;如果透露了完整的曲目,那麼就會將視頻暫時屏蔽,三十六個小時之後重新開放閱覽。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有曲目泄露,也不會對專輯的銷量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再說,埃文-貝爾以前本來就有在新單曲發行之前在十一博客上進行試聽的習慣,所以視頻或音頻的泄露,遠遠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
但是從這個側麵就可以看出,對於“五”這張專輯的關注有多麼火熱,在三十六個小時之內,關於埃文-貝爾新專輯“五”的話題與即將進入高潮階段的總統大選並駕齊驅,稱霸了整個網絡的熱門關鍵詞。由此可見,埃文-貝爾的聲勢究竟有多麼強悍了。
不過顯然有人看不慣埃文-貝爾的這種“火熱”,在接受媒體公開采訪時就對埃文-貝爾出言不遜表示不滿了。
“埃文-貝爾?不要拿那個娘娘腔和我相提並論,我才是在認真製作音樂的,他就是在玩票,一下電影一下建築,什麼時候看到他真正靜下心來製作音樂了?他無非就是依靠自己的人氣一直在欺騙大眾的感情,真正說起來他的音樂不值一提。更不要說他那自以為是的臉孔了,讓人看了就覺得惡心。”
以上言論,來自於坎耶-維斯特,這位說唱界的絕對大牌,他顯然對於埃文-貝爾十分看不順眼,言語之間對埃文-貝爾完全沒有任何的尊重,距離直接的辱罵其實也相去不遠了。特別是讓有記者提起坎耶-維斯特和埃文-貝爾專輯發行日期時間相近,二者可能要有一番龍爭虎鬥時,坎耶-維斯特語氣裏的不屑更是明顯。
“除了炒作銷量之外,他有什麼值得說的?但說起銷量,你們知道的,這些數字總是有無數的內幕。”坎耶-維斯特明裏暗地都在說埃文-貝爾的專輯銷量是有參雜水分的,完全就是為了宣傳而刻意炒作。
這一下坎耶-維斯特就惹了馬蜂窩了,埃文-貝爾本來不想逞口舌之爭,因為沒有什麼意思,但對方都已經欺負到自己門口了,再躲下去,那就是真的娘娘腔了,“我倒是好奇他有什麼資格發表這些評論,他有權利不喜歡我的音樂,但請不要拿著我的名頭來吸引注意力。”埃文-貝爾更是狠絕,直接就說坎耶-維斯特是在借自己名頭炒作了,“誰不知道他的專輯馬上就要發行了,什麼時候不發表對我音樂的評論,偏偏就選擇這個時候,哼,如果真的想對音樂有些作為,那早幹什麼去了。”
埃文-貝爾的話讓前來采訪他的三十多名記者都偷偷竊喜,這下有好戲看了,可埃文-貝爾還沒有說完,“我炒作銷量?那他的意思是,他覺得美國唱片協會內部有貓膩有腐敗咯?他是檢察官還是律師,亦或者是他曾經行賄成功過?”
2006年,關於音樂界行賄購買點播量的風波至今還沒有能夠完全平息,受到牽連的格萊美更是花了兩年時間也沒有完全喘過氣來。埃文-貝爾的這番話,讓記者們完全興奮了起來,眉宇之間的喜悅掩都掩飾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