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德-甘尼斯入主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以來,奧斯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將商業的外衣隱藏在頒獎典禮本身上,而獎項則回歸到作品上,這樣的決策也使得整個北美市場的走勢發生了決定性的改變。雖然獨立電影崛起、大型電影公司走下坡路,這使得大型電影公司叫苦不迭,但不可否認的是,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北美票房都創造了新高,而2008年更是成為了佳作雲集的年份,從各個方麵來看,電影市場都正在走上一個全新的軌道,這比音樂市場來說要好得太多太多。
正是因為奧斯卡接連發生改變,回顧一下過去幾年的頒獎典禮,混亂似乎都是主旋律的詞彙,第七十八屆奧斯卡“斷背山”打亂整個北美電影市場的潛規則,第七十九屆奧斯卡上“無間行者”、“香水”、“通天塔”等作品的大混戰,第八十屆奧斯卡則是“老無所依”和“血色將至”的正麵對決,其中第七十九屆奧斯卡五強爭霸的局麵更是被譽為十年之最。由此可見,整個頒獎季的混亂都是在所難免,更有甚者,到了奧斯卡頒獎典禮之上,混亂局麵依舊沒有得到本質上的改觀。
在第八十屆奧斯卡結束之後,人們本來以為“作品至上”的主旋律敲定之後,這一次的頒獎季會重新回到原本的秩序上來,但是2007年年底的編劇大罷工,連帶伴隨而來的導演工會、演員工會混亂,再加上下半年的金融危機,使得2008年的頒獎季依舊是一片混亂的局麵。
同時,2008年的佳作雲集、強手如林局麵,又使得混亂局麵更是達到了一個巔峰。讓所有人意外的是,第八十一屆奧斯卡領銜的2008年頒獎季居然超越了第七十九屆奧斯卡,被譽為混戰局勢前所未有。即使是春秋戰國這樣的亂世都不足以形容這一次頒獎季的慘烈。
2008年的頒獎季是從十一月的哥譚獎拉開帷幕,到2009年一月十一日的第六十六屆金球獎,暫時到一段落。
第六十六屆金球獎之上,“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拿下最佳劇情類影片,“朱諾”問鼎最佳音樂喜劇類影片,最佳導演則被丹尼-鮑爾拿下。米基-洛克依靠“摔跤手”的出色表現拿下劇情類影帝,音樂喜劇類影帝則由“殺手沒有假期”的科林-法瑞爾問鼎,最佳男配角則是“熱帶驚雷”的小羅伯特-唐尼獲得;安妮-海瑟薇憑借“蕾切爾的婚禮”拿到了劇情類影後頭銜,“無憂無慮”的薩莉-霍金斯則是音樂戲劇類的影後,最佳女配角花落“生死朗讀”的凱特-溫絲萊特。另外“朱諾”還拿下了最佳編劇、最佳配樂兩個獎項。
在這一份名單之中,丹尼-鮑爾戰勝埃文-貝爾拿下最佳導演,吸引了無數目光;米基-洛克戰勝“米爾克”的西恩-潘、“黑暗騎士”的埃文-貝爾問鼎影帝,被成為最大冷門;安妮-海瑟薇演員生涯首次摘下影後桂冠成為最大亮點。
在這裏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頒獎季之所以被成為混亂前所未有,就是因為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開始,到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再到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劇本,競爭激烈的程度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局麵,這才是絕無僅有的情況。
華納兄弟在最後時刻將埃文-貝爾在“黑暗騎士”中堪稱逆天的表演報名了最佳男主角,這不僅打亂了影帝的爭奪格局,也讓男配角的爭奪變得撲朔迷離起來;凱特-溫絲萊特同時貢獻了“革命之路”、“生死朗讀”兩部絕佳表演的作品,一直在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之間來回搖擺不定,也為女演員部門增加了變數。
縱觀整個頒獎季,最主要六個獎項之間的爭奪都彷佛是過山車,不斷起起伏伏。
首當其衝的就是最佳影片的爭奪格局,“本傑明-巴頓奇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朱諾”這三強選手的競爭完全進入了白熱化,除此之外,“福克斯對話尼克鬆”、“米爾克”、“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機器人瓦力”、“拆彈部隊”,這八部作品構成了競爭決賽席位的第一集團。
八部作品形成第一集團的緊張局勢,的確是前所未有的,這比第七十九屆奧斯卡六強爭霸的局麵的確是混亂了不止一籌。而在第二集團之中,“虐童疑雲”、“摔跤手”、“革命之路”、“生死朗讀”也全部都擁有逆轉能力。簡單來說,真正有希望角逐奧斯卡最佳影片五個席位的作品,多達十二部,這樣的局麵,又有誰能夠預料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