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獎項的走向比預期中錯雜一些,最佳視覺效果中,“本傑明-巴頓奇事”、“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和“鋼鐵俠”競爭,“本傑明-巴頓奇事”勝出;最佳音效剪輯獎中,“鋼鐵俠”、“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拆彈部隊”、“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機器人瓦力”競爭,“黑暗騎士”勝出;最佳音響效果中,“本傑明-巴頓奇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拆彈部隊”、“機器人瓦力”、“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的競爭,“拆彈部隊”勝出。
最後一個被譽為“小型最佳影片”的最佳剪輯獎,“朱諾”、“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米爾克”、“蝙蝠俠前傳:黑暗騎士”、“拆彈部隊”之間的競爭,沒有重現去年“諜影重重3”大逆襲的一幕,“拆彈部隊”贏得了最終的勝利!
伴隨著“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拿到最佳原創配樂、“朱諾”為埃文-貝爾拿下第二座最佳歌曲獎、最佳外語片由日本作品“入殮師”拿下之後,整個頒獎典禮就進入了最後的巔峰時刻。
第八十一屆頒獎典禮已經過了三分之二,除了埃文-貝爾精彩絕倫的開場秀、中場音樂劇表演、下半場“朱諾”主題曲的表演之後,各個獎項也找到了主人。
“朱諾”目前拿下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攝影、最佳歌曲獎;“拆彈部隊”贏得了最佳剪輯獎、最佳音響效果獎;“本傑明-巴頓奇事”獲得最佳視覺效果獎;“黑暗騎士”則在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化妝獎、最佳音效剪輯獎勝出;“機器人瓦力”贏得了最佳動畫長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將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配樂收入囊中;“米爾克”拿到最佳男配角;“生死朗讀”贏得最佳女配角。
從目前的局勢看來,贏得三座小金人的“朱諾”和“黑暗騎士”略微占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緊隨其後,而收獲了兩座小金人——其中還包括了重中之重的最佳剪輯獎——的“拆彈部隊”卻與最佳影片無緣,相反頒獎典禮之前大熱的“本傑明-巴頓奇事”隻有孤零零的一座獎杯入賬。至於最佳影片五個提名者中最後一席的“米爾克”,雖然隻有一座小金人,但最佳男配角的獎項卻分量不俗,所以依舊保留希望。
可以判斷,在最佳影片的爭奪中,“本傑明-巴頓奇事”這部符合奧斯卡傳統審美觀點的人性史之作詩率先掉隊!
在最終四個大獎之中,率先登場的是最佳導演獎,由於去年的該獎得主埃文-貝爾身負主持人一職,所以沒有被列入頒獎嘉賓的名單之中,今夜登場頒發這個重要獎項的嘉賓堪稱重量級,1994年“辛德勒的名單”和1998年“拯救大兵瑞恩”獲獎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2007年“無間行者”獲獎的馬丁-斯科西斯、1993年“不可饒恕”和2005年“百萬美元寶貝”獲獎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83年“甘地傳”獲獎的理查德-阿滕伯勒、1979年“獵鹿人”獲獎的邁克爾-西米諾。
如此強大的陣容,比起2007年為馬丁-斯科西斯加冕奧斯卡桂冠的四大導演齊聚陣容也毫不遜色,當嘉賓們出現在舞台上時,全場無差別地集體起立致敬,如此豪華的嘉賓陣容的確是足以讓人心潮澎湃,估計就算是電視機前的觀眾此時都已經沸騰了。
從今年的最佳導演得獎趨勢來看,五強選手各有優勢也各有軟肋,事實上率先掉隊的赫然是埃文-貝爾,不是因為今年的作品“朱諾”太過小眾的關係,而是因為埃文-貝爾去年才加冕了最佳導演小金人。
在奧斯卡曆史上,一共隻有兩位導演上演了連續兩屆贏得最佳導演小金人的好戲,一位是約瑟夫-L-曼凱維奇,他在1950年依靠“三妻.豔.史”和1951年依靠“彗星美人”連續稱霸奧斯卡;另外一位則是約翰-福特,他在1941年依靠“憤怒的葡萄”和1942年依靠“青山翠穀”連續兩屆贏得小金人。而無論是約瑟夫-L-曼凱維奇還是約翰-福特,他們連續兩年稱霸奧斯卡的壯舉都算是奧斯卡前期的事,七十、八十年代奧斯卡進入成熟期之後,就沒有人能夠創造這個奇跡了。
埃文-貝爾今年依靠“朱諾”贏得了自己連續第五次提名之後,超過了威廉-惠勒,成為奧斯卡曆史上連續贏得最佳導演提名的第一人,但距離威廉-惠勒一共十二次提名的記錄還是有著無限遙遠的距離,而要讓埃文-貝爾創造新的曆史,成為奧斯卡中第三位連續蟬聯奧斯卡最佳導演之人,似乎還不可能。更何況,不要忘記了,即使在今年,埃文-貝爾也才僅僅二十六歲而已,年齡依舊是重大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