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7 破解謎題(1 / 2)

克裏斯托弗-諾蘭果然是急不可耐,第二天傍晚他就抵達了紐約,隨後狗仔隊們就看到了埃文-貝爾和克裏斯托弗-諾蘭一起走進了橄欖花園餐廳的身影,頓時媒體就開始炸鍋了。

這兩個人是誰?一個是新任奧斯卡影帝、曆史上第三位蟬聯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絕對新貴;一個是曆史上首位將漫畫英雄電影帶到奧斯卡提名名單之中的大導演。除此之外,這兩個人還聯手奉獻了“白夜追凶”、“黑暗騎士”這兩部佳作,更是至交好友,他們之間的會麵,而且是在奧斯卡頒獎典禮落幕的第二天,的確是讓人們浮想聯翩。

狗仔隊總是按照自己的構想去進行推測,很多時候他們會刻意忽視原本的故事軌跡,比如說,埃文-貝爾和克裏斯托弗-諾蘭本來就是好友,而且都是十一工作室的藝人,他們在一起吃飯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不過,這一次狗仔隊的猜測卻是正中靶心。

“我昨晚想了一個晚上,”克裏斯托弗-諾蘭果然是一個執著的人,估計在洛杉磯飛來紐約的航班上,他的大腦也沒有停止休息,“我理解你的意思,一部真正優秀的作品,情感是必要的因素,甚至可以將整個電影的主題升華。”

簡單做一個比較,“碟中諜”係列之中,吳.宇.森執導的第二部一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為什麼,因為這部電影穿插了大量的愛情元素,使得整部電影都變得浪漫起來。“碟中諜2”之中伊森與敵人的前妻墜入愛河,但是為了鏟除這個敵人,他又不得不將自己心愛的人送回魔鬼的身邊,為了完成任務,更為了救出自己心愛的人,伊森再次踏上了任務的道路。

其實在007係列電影、碟中諜係列電影中,女性角色一直都是一個符號而已,她們“沒有”名字,都被統稱為邦德女郎,完全就是一個花瓶的存在,有的還能夠成為詹姆斯-邦德完成任務的助力,有的時候甚至隻是成為詹姆斯-邦德在世界各地旅行的一張明信片而已。這就使得整個電影完全沉浸在冒險動作的刺激感中,與情感脫節。

在埃文-貝爾重生之前,“007之大破天幕危機”在全球上映,這部電影被譽為007係列作品之中的最佳,原因自然不是因為邦德女郎有多麼吸引人,而是因為劇中角色都變得有血有肉,反派人物是為了複仇而來,而反派人物與M女士之間的過往使得兩個角色變得飽滿立體,整個故事也行雲流水,甚至帶上了藝術色彩。

同樣在克裏斯托弗-諾蘭的電影裏也是如此,“記憶碎片”、“白夜追凶”鎖定的是負罪感,“致命魔術”則是著眼於困擾與執迷,“蝙蝠俠前傳:俠影之謎”則是將負罪感和恐懼的本能作為了主軸,“黑暗騎士”更是將人性本能對正義與邪惡的定義放大到了極致。這種情感化或者概念化的主題一直都是克裏斯托弗-諾蘭電影裏的核心。

所以,克裏斯托弗-諾蘭能夠理解埃文-貝爾的用意,但是他卻有疑問,“我原本就打算將這個故事的主角情感設定為回歸,但是這個情感設定太過薄弱了,我覺得無法說服觀眾,甚至就連我自己都無法認同。在偷盜片之中,情感戰勝理論方案成為核心,這能行得通嗎?”

埃文-貝爾沒有急著說到,而是看著克裏斯托弗-諾蘭,示意他接著說下去。

“在我的電影裏,有一些段落是必須坐下來讓情感從筆尖緩緩流淌出來——用一種非常情緒化的方式表達出來,然後再花大量的時間去修改,直到它們真實可信。”克裏斯托弗-諾蘭也沒有任何停頓,接著說到,“我必須感受到我首次迸發的那個情感,然後你得冷卻下來,把它分析、解構、重組為電影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真實的情感的確是關鍵鑰匙。但重點是,如何讓這種情感變得真實,不僅是導演感覺真實,還要讓觀眾感覺到真實,這才是電影能夠變得鮮活的根本。”

“在許多電影裏,我作為一個影迷所反對地情況是,我本應該在觀影的時候得到某種情緒,但我卻並不相信電影的作者在分享這種情緒。我不買賬。”克裏斯托弗-諾蘭的話雖然很多,但是並不難理解,埃文-貝爾不由就點頭表示了認可,“他們隻是以為觀眾會。而我認為,觀眾是能感受到這種疏離和刻意的。”克裏斯托弗-諾蘭沒有說的是,他覺得埃文-貝爾在這一點上表現就十分優秀,這也是他願意和埃文-貝爾討論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埃文-貝爾早期的作品“神秘肌膚”,還是最近一部“朱諾”,電影裏的情感其實並不明顯,更多是蘊含在整個故事裏,不動聲色地一點一點滲透出來。不是說角色在那裏呐喊“我很痛苦”,觀眾就會真的覺得角色很痛苦的,比如說看著“神秘肌膚”裏的尼爾躺在床.上,身下有人正在為他做****,但他卻麵無表情,這種木然和迷離就清晰傳達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