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文-貝爾搖了搖頭,暫時把關於羅伯特-霍克斯、愛德華-施密特的事情拋在一邊,這些事也不是他坐在這裏煩惱就能夠想出一個頭緒來的,清官難斷家務事,這在任何時候都是適用的。
“伊登,對了,我想成立一個基金。”埃文-貝爾想起了不久之前湯姆-福特的提案,不管湯姆-福特的“單身男子”如何,單說這個成立基金資助獨立電影和獨立音樂的事,埃文-貝爾是絕對舉雙手讚同的。
聽完埃文-貝爾對這個基金的構想,伊登-哈德遜點了點頭,“可行。不過,十一工作室裏麵誰來負責這個基金,這很重要。還有,基金讚助對象的選拔方案也很重要,這也算是這個基金未來的口號了。”
“基金交給你負責不行嗎?”埃文-貝爾對於這些事情確實是一知半解,無論是上輩子還是這輩子,他在經濟、管理這方麵確實都沒有太多的涉獵。所以他第一個反應就是讓伊登-哈德遜來負責。
伊登-哈德遜無語地看了埃文-貝爾一眼,“我不是你,不是那麼全能的。”伊登-哈德遜現在手頭上不僅是十一法律的部門經理,而且還是臉書、YouTube的直接管理人,雖然兩個部門早就不是伊登-哈德遜一個光杆司令的光景了,伊登-哈德遜手底下已經有不少人可以用,但其實伊登-哈德遜還是一樣忙碌的,過兩天他就又要過去帕羅奧多了。
不過,伊登-哈德遜對埃文-貝爾這句話回複最直接的意思,其實還是說他不適合管理一個基金的運營,這需要專業人士,他是專業領域是法律,對網絡也有很大的興趣,但管理這一塊,泰迪-貝爾比他專業。
埃文-貝爾笑了笑,“那就讓泰迪去聯係一下人選,你和他一起商量商量。”埃文-貝爾看來鐵了心就是要當甩手掌櫃了,惹得伊登-哈德遜滿眼都是鄙視:每次都是埃文-貝爾提出一個想法,結果其他人忙得人仰馬翻。埃文-貝爾看到伊登-哈德遜的眼神,頓時怪叫起來,“怎麼了!現在獵頭公司那麼多,又不要什麼事都你們親力親為,你們商量著人選就好了嘛。”
伊登-哈德遜以一個白眼作答。不過伊登-哈德遜也沒有繼續在這個話題上糾纏下去,十一工作室現在內部的所有部門運轉都已經上了軌道,如果要單獨成立一個基金,肯定是要和十一製作、十一音樂展開合作的。所以,是由十一工作室內部選人過來共同管理,還是另外找一個專業人士管理,伊登-哈德遜知道還是和泰迪-貝爾商量一下比較靠譜。
“那選拔方案呢?你有什麼想法。”伊登-哈德遜又低下頭翻著雜誌,不過都是在看照片,並沒有分心去看文字。看到埃文-貝爾昨晚和克裏斯托弗-諾蘭在奧斯卡之夜上聊天的照片,他不由扯了扯嘴角。
“我就是想每年撥出一筆固定資金,比如說兩千萬,一部分專門讚助獨立電影,可能每年挑選三到四個有潛力的作品,免費讚助他們的作品拍攝;另外一部分專門讚助獨立音樂,可能選擇五到六個組歌手,利用資金為他們錄製專輯。”埃文-貝爾簡單說了說,然後沉思了一下,組織一番自己腦海裏的想法,“獨立電影的部分,就是選拔劇本,不限題材和內容,隻要提案有足夠的潛力,能夠得到我們內部肯定,就可以投資。獨立音樂的話就以YouTube、臉書為平台,選拔那些實力的獨立樂隊。”
其實埃文-貝爾說的很簡單,無非還是那句話實力至上。這個立意簡單明了,也和埃文-貝爾一直以來秉持的原則完全一致。伊登-哈德遜對這個是再清楚不過了,他捕捉到的卻是另外一個信心,“選拔標準就是十一工作室內部製定?”
伊登-哈德遜的重點是公開選拔還是內部選拔。簡單以獎學金為例,有的獎學金是公開選拔,將硬性條件羅列出去,資格滿足都入圍,然後依靠成績或者綜合績點亦或者是麵試的綜合實力選出最後獎學金的獲得者,這是比較公開透明的,相對而言比較廣泛,而其中的貓膩也會被最小化。
而有的獎學金則是針對企業或者項目個人的,比如說申請者每人提交一篇論文,又或者是公司針對某個特定的崗位設立獎學金,那麼就隻有小範圍的人可以入圍,然後由公司自己選拔出最後的勝出者。這種方式就相對比較私人,並不透明,可能是以公司喜好為最高標準。勝出的不一定是最優秀的,而是最符合公司喜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