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小小地開過了玩笑,埃文-貝爾這才又坐到了對麵去,布萊克-萊弗利頓時又露出了一臉怒容,開始整理自己略顯淩亂的頭發——埃文-貝爾剛才離開時狠狠地在她腦袋上揉了一番,頭發全部都亂了,“你不是說一會還約了其他人嘛,你這讓我怎麼辦?”
埃文-貝爾卻是無所謂地聳了聳肩,“你們不總是到衛生間去補妝嘛,我這是在給你製造光明正大的借口啊。”一句話說得布萊克-萊弗利是無可奈何。
布萊克-萊弗利生氣地直磨牙,然後恨恨地拿起眼前的劇本,開始翻閱,可是她的表情卻讓坐在對麵的埃文-貝爾笑得更加開心了。咖啡時光也變得越發愜意起來。
其實讓布萊克-萊弗利看劇本,隻是讓她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罷了,真正閱讀劇本的工作是要帶回去做的,一本四五百頁的劇本,再快也沒有那麼迅速就能閱讀完畢。等布萊克-萊弗利有了一個大概的觀念之後,埃文-貝爾也就開始了對角色的解釋。
“我想要你出演的是娜塔莉這個角色,剛剛大學畢業沒有多久的職場新人,”埃文-貝爾說話放慢了節奏,布萊克-萊弗利還是在翻看著劇本,不過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埃文-貝爾的話語上來,“我從看到原著開始,其實腦海裏就浮現了你的形象,雖然這是改編劇本,但角色也算是為你量身打造的了。”
布萊克-萊弗利抬起了腦袋,沒有再嘻嘻哈哈,而是用認真的表情看向了埃文-貝爾,“怎麼說?”
“娜塔莉這個角色具備了大部分新生代年輕人的特色,有衝勁有思想,生活在互聯網時代,對網絡有著依賴。所以,她對於引進網絡視頻會議係統把裁員變得製式化,是十分讚同的。”埃文-貝爾迎向了布萊克-萊弗利的目光,不管兩個人私下是如何相處,在工作過程中,專注絕對是必不可少的,“網絡的存在,可以減少公司在裁員過程中的支出,同時可以讓一切變得快捷簡便,提高工作效率,這對於時間就是金錢的二十一世紀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提案。”
布萊克-萊弗利不由點了點頭。在劇本之中,男主角瑞恩是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換而言之就是六十年代出生的男人,這一代人對於人際關係還是很看重的,他們剛剛出社會的七十、八十年代,是一個全然沒有互聯網的時代,電話也僅僅局限於固定電話,所以麵對麵的交談,是他們生活的方式。互聯網時代的先進對整個社會進行了改造,但卻很難將一些生活方式完全改變,簡而言之,就是代溝。在這一點上,瑞恩和娜塔莉的思想勢必是不同的。
由這一個開始,布萊克-萊弗利的腦海裏就勾勒出許多細節,娜塔莉和瑞恩在工作上勢必有許多衝突,這是一種觀念的衝突,或者是固守舊思想和開辟新領域之間的衝突。那麼,這就對布萊克-萊弗利的演技提出了不小的要求,她必須把娜塔莉的年輕、衝勁、智慧都體現出來,否則是沒有辦法與瑞恩形成對抗的。當然,布萊克-萊弗利相信,這還不是結束,埃文-貝爾對於角色的挖掘不可能局限於此。果然……
“但同時,娜塔莉又隻是一個職場新人,你知道職場新人意味著什麼嗎?”埃文-貝爾接著說到,“這就意味著在工作場合上,她知道的東西少之又少,而老一輩所看重的人情世故對於這樣一個菜鳥來說,往往能夠讓她疲於應付;同時,她所要推廣的新思想,又會讓瑞恩失去工作,這種衝突,使得兩個人的相處變得困難重重。”
這是可以預料的情形。
隨後,埃文-貝爾又繼續補充到,“除此之外,娜塔莉和瑞恩的思想上也有著本質的差別,娜塔莉雖然是一個年輕人,但是她對於人際關係還是十分看重的,換而言之就是心軟,她會重視親情和友情,她對於愛情也依舊充滿憧憬,所以,在裁員工作上,她的心軟就會成為一個被攻擊點。同時,她與瑞恩的想法也截然相反。”
雖然布萊克-萊弗利沒有看多少劇本,但她可以想象,瑞恩這樣一個在裁員工作上堅持多年的男人是什麼情形,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愛人,即使愛情來了,瑞恩也沒有勇氣去抓住它。所以,除了工作衝突之外,娜塔莉和瑞恩在平時的接觸中,思想的碰撞也是格外激烈的。
這樣一來,娜塔莉這個角色身上,閃爍的其實就是和瑞恩截然不同的對立麵,他們之間的衝突可以說是兩代人或者說兩個不同類型人之間的碰撞——而瑞恩和亞曆克斯之間則是同路人的逐漸改變,這又是另外一條線。所以,娜塔莉身上肩負著十分重要的分量,是推進整個劇情發展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