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端”這部作品裏,其實角色最具有戲劇衝突的應該是布萊克-萊弗利飾演的娜塔莉,這個角色在整個故事進行過程中心理又一個明顯的轉換過程。相對而言,瑞恩和亞曆克斯兩個角色則似乎沒有太多發揮的餘地,但事實上卻如此。
瑞恩和亞曆克斯這兩個角色身上都有一個特質,那就是成熟。這是一種歲月沉澱下來,凝聚在年齡身上不能夠抹殺的痕跡,做一個形象的比喻,在品嚐一杯咖啡的時候,也許年少時會著急得喝第一口,並且更加喜歡加奶加糖;而到了青年時候並不會著急喝第一口了,對於奶油、砂糖的依賴也會減少;進入中年之後,就會慢慢開始學會品嚐燙口的黑咖啡;老年時,一杯咖啡的悠閑都會成為下午時光最美好的存在。
當然,這個比喻算是以偏概全了,也許不是那麼準確,但對於年齡增長的一種趨勢卻是很好的表述。在瑞恩和亞曆克斯的身上,就有這種歲月凝聚而成的優雅魅力。
在整個故事過程中,其實亞曆克斯表現出來的衝突十分少,但是她身上那份成熟、慵懶而性感的魅力,卻是這個角色最出彩也是最困難的部分。不要小看這一份“成熟”,其實亞曆克斯的這種成熟,是十分錯雜的,不僅有著對生活的領悟,同時還有對家庭生活的短暫逃避、對瑞恩懷抱的淡淡眷戀、對工作生活的積極進取、對人際關係的成竹在胸,這種內心的複雜凝聚成為了一份成熟,在亞曆克斯慵懶的笑容裏完完全全地體現出來。
查理茲-塞隆要演好亞曆克斯這個角色可不容易,必須有一份圓融的太極八卦手,這可不僅僅是本色演出就能夠辦到的。所以,埃文-貝爾一開始就知道,亞曆克斯這個角色將是查理茲-塞隆最大的一個難點,因為不僅沒有演技拐杖,同時還需要一份內斂到極致的圓潤光華。
果然,查理茲-塞隆對亞曆克斯這個角色分析得十分詳細十分複雜,但卻過於執著於這些細節了,缺少了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領悟。
查理茲-塞隆對於埃文-貝爾真的是不佩服都不行,僅僅是自己拍攝的第一場戲,就給了自己一個“下馬威”,讓自己對於整個角色有了耳目一新的認識。查理茲-塞隆意識到,在演技的方麵,其實不僅僅是局限於劇本、局限於角色的認識,更應該是對整個故事框架、角色背景的理解。
就以“一天”這個正在上映的故事為例,雖然電影和小說裏都隻是選取了每年的七月十五日講述,但難道除了這一天之外,艾瑪和德克斯特在其他時間裏就沒有任何交集了嗎?當然不是,電影和小說隻是采用了藝術的手法,將看不見的時間和內容全部融合到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裏麵。
即使隻是單純的一天,但是這一天在角色的整個人人生裏,卻不是那麼單純的一天,一切都有前因後果。而即使隻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勢必也是從之前無數的事件聯係到這一個事件上,並且會因為這一個事件而產生更多更多的波長。沒有任何的人和事是能夠獨立存在的。
查理茲-塞隆對於這種說法其實並不是第一次知道,否則她也不可能在“女魔頭”裏有如此出色的表現了。但是今天通過埃文-貝爾的啟發,查理茲-塞隆卻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特別是亞曆克斯這樣一個沒有任何借力點的角色,應該如何表演,應該如何把握,這都是十分困難的一個過程。
“埃文,我需要調整一下。”查理茲-塞隆明白了自己對角色的理解還是有失誤的時候,立刻說道。不過她也察覺到了,埃文-貝爾對於角色、對於劇本的理解,和目前好萊塢大部分導演都有所不同,他十分看重角色作為獨立個性的存在感,這對於一部非人物傳記的電影來說,是一種十分特別的觀點。於是,查理茲-塞隆開口說到,“埃文,我想和你談談亞曆克斯這個角色,可以嗎?”她認為自己肯定可以從交談之中獲益良多。
埃文-貝爾露出了笑容,“當然,就算是為了你能夠有出色的發揮,我也絕對不會拒絕。”
布萊克-萊弗利站在旁邊,卻是陷入了自己的另一番深思。她並沒有因為自己猜對了埃文-貝爾的思路而沾沾自喜,相反,她反而沉澱了下來,開始思考娜塔莉這個角色。這種突破瓶頸的機會可不是常有的。
待埃文-貝爾和理查茲-塞隆正式進入拍攝時,布萊克-萊弗利還是站在監視器的後麵,細細地琢磨著兩位演員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