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7 美國之聲(1 / 2)

今天CBS電視台位於伯班克的攝影棚迎來了“美國之聲”全新一季的錄影。

第一季的“美國之聲”選擇了四月底進行播放,取得了十分優異的效果,於是CBS電視台決定將第二季的比賽提前到二月份,這樣一來就將會和“美國偶像”展開正麵對決,由此可見CBS電視台的底氣了,這也是福克斯電視台著急上火的最直接原因。

由於“美國之聲”賽製的特別,海選階段根本就不會進行錄製,當節目開始錄製時就已經篩選出第一批有實力的選手了,選手們將會進入攝影棚錄製盲選階段的表演。四位評委將會背對著舞台,僅僅從選手的演唱進行判斷,如果評委有興趣,就會為這位選手轉身,這就讓選手得以進入下一輪擂台賽的環節。

今天進行的就是盲選的錄影,這也就預示著“美國之聲”開始了第二季的征程。當然,相比於“X因素”和“美國偶像”來說,“美國之聲”的動作已經算慢了,由於前兩者必須要有一個海選的錄製過程,所以在夏季就陸陸續續開始了新一季的錄製,“美國之聲”一直不動聲色,到現在才開始冒頭。

“美國之聲”因為第一季的優異成績,所以第二季打算擴大規模,每一位導師在盲選結束之後的隊伍都將達到十二名成員,這也就使得參加盲選的選手多達八十名。CBS電視台想要在一天之內錄製完盲選階段的演唱,就必須從早上開始,一直錄製到晚上,分成三個階段,預計至少要錄製超過八個小時的時間,這也是一個馬拉鬆的戰役。

此時劇組正在為一位參賽選手錄製賽前宣言,攝像機卻沒有對準年輕人的臉部,而是將鏡頭聚焦在腳上那雙帆布鞋上。這種拍攝方式並不稀奇,也就是將盲選進行到底,在播出時也對觀眾隱瞞眼前這個年輕人的樣貌,讓觀眾和評委一起加入盲選的環節,待選手上台演唱有評委為之轉身之後,再將攝像機鏡頭對準參賽選手,揭曉答案,依靠這種製造懸念的方式,讓觀眾也親身體驗盲選的魅力。

“我今年二十七歲,來自布魯克林,我是來自於一個貧困的單親家庭,我從小就沒有見過父親的模樣,我的母親通過辛勤的勞動,用她的雙手將我和哥哥兩個人撫養長大。母親對來說,意義非常,我願意為了她做任何事。”年輕人用著充滿朝氣的聲音說到,但是說到最後時,聲音裏還是不由有些哽咽,“其實我並不是一個很懂事的孩子,年少的時候,我並沒有循規蹈矩的生活,我一直無所事事,然後追求著虛無縹緲的音樂夢想。”

“你知道,我曾經跟著樂隊世界各地到處跑,我也曾經在街頭上進行表演,試圖用這些微薄的收入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但可惜總是很困難,這也使得我的母親和哥哥需要花更多的精力來維持生活。”年輕人說到這裏時,語氣不由是放緩了下來,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他內心的掙紮和痛苦,“但我很幸運,我的母親和哥哥從來沒有對我說過不,他們一直都竭盡全力來支持我的夢想,他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可以說,是他們讓我一直走到了現在,可是我卻從來沒有能夠拿出足夠的成績,這讓我一直都很愧疚。”

隨後這個年輕人的腳步就堅定地朝著後台走去。目前舞台上還有表演正在進行,年輕人的腳步就在後台緩慢得來回踱步,攝像機依舊將鏡頭對準了那雙白色帆布鞋,還是將懸念繼續保留了下來。

“‘美國之聲’也許就是我最後的機會,表達我對母親和哥哥感謝的最後機會,這次機會可能改變我一生,可以改變我家庭的機會,所以我不想放棄。我會為了我的命運而戰,同時也會為了我的母親和哥哥而戰。”

年輕人發表了自己的宣戰言論之後,就打開了後台通道的門,朝著眼前近在咫尺的舞台方向走了過去。

攝像機鏡頭進行了切換,交給了舞台的鏡頭。舞台的鏡頭四麵八方都有,但目前導演關注的鏡頭則站在了年輕人的背後,耀眼的燈光之下,年輕人的身影看起來很挺拔,在光影之中讓人不由側目。

四位評委亞當-李維、席洛-格林、克裏斯蒂娜-阿奎萊拉和布雷克-謝爾頓坐在自己的席位上,背對著舞台從左到右依次而坐。聽著現場觀眾的歡呼聲,就知道又有選手登場了,雖然說參賽選手都是籍籍無名的普通人,但是為了節目效果,觀眾還是會十分捧場的,特別是在選手的表演十分精彩的時候,觀眾甚至會起立鼓掌、歡呼,將盲選的特殊魅力全力營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