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端”的製作周期如此之短,這其實是出乎媒體預料的,九月初開拍,十二月底居然就上映,期間還參加了聖路易斯國際電影節、奧斯陸國際電影節、斯德哥爾摩國際電影節……由此可見,“在雲端”是一部絕對小製作的電影,但是兩千五百萬的投資卻又不是那麼“小”,所以這樣一部作品很有可能就是現實主義色彩十分濃厚的作品。
“在雲端”選擇了十二月五日上映,這也是2009年頒獎季進入最後時刻的衝刺階段,人們都戲稱為這叫做頒獎季黃金衝刺階段,因為這是頒獎季入圍期限的最後一個月,在十二月上映的作品即使不是壓軸大作,也是重頭戲行列的。當初“血色將至”在2007年頒獎季後來居上選擇的就是十二月第三周這個檔期。
果然,在首映會的場合裏,記者們的焦點都聚集在了緋聞和頒獎季身上。
安妮-海瑟薇的缺席成為了記者們窮追猛打的第一個焦點,媒體記者們都認為安妮-海瑟薇是因為埃文-貝爾和查理茲-塞隆在拍攝過程中迸發出強烈的化學反應,這才拒絕出席今天的首映儀式,這讓人不由覺得很神奇。
今天“在雲端”的首映式上,有查理茲-塞隆,這位和埃文-貝爾在作品之中連接起愛情線的超級大美女;有布萊克-萊弗利,這位和埃文-貝爾爆出數次緋聞的新生代優質美女;沒有安妮-海瑟薇,這位和埃文-貝爾在“一天”裏感動了無數人的鄰家美女……媒體記者的浮想聯翩果然是讓人風中淩亂。
對此,埃文-貝爾用一句“難道除了緋聞之外,我身上就沒有任何值得關注的新聞了嗎?這可是讓我傷心了”,讓媒體記者們都有些訕訕然。
的確,從“一天”上映以來,幾乎所有的新聞都集中在埃文-貝爾的感情生活上,最近因為“在雲端”的上映,以埃文-貝爾為中心的四角戀更是沸沸揚揚,更久遠一點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年末埃文-貝爾和嘎嘎小姐的緋聞身上,這也讓人產生一種拒絕,好像今年埃文-貝爾就沒有工作,所有時間都在談戀愛了。所以,此時被埃文-貝爾這一句反駁,鬧得媒體記者愣是直接啞口無言了。
當緋聞的焦點冷卻下來之後,又有記者開始挑撥埃文-貝爾和學院之間的關係了,“埃文,今年頒獎季開始之後,十一工作室的表現似乎並不出色,對此你有什麼想法?”
這個問題在報刊雜誌上更加赤果果一些,記者在現場提問還是收斂力道了的。現在主流言論都認為,十一工作室近年的強勢崛起敗了不少人品,物極必反,雖然他們的作品都十分出色,比起韋恩斯坦兄弟完全依靠公關逆轉“莎翁情史”、“生死朗讀”等作品來說,十一工作室顯然要有說服力多了;但沒有人會想要看到一家獨大的局麵,說是嫉妒也好,說是怨恨也罷,好萊塢其他各大電影公司不會接受,韋恩斯坦兄弟更是不會願意看到這樣的結果,所以今年很有可能引發所有人無差別的聯手起來“排擠”十一工作室。再加上學院經曆了改朝換代,希德-甘尼斯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上位的是湯姆-謝拉克,所以十一工作室在今年頒獎季的確是前景不妙。
頒獎季開始之後,代表十一工作室出戰的作品一共就隻有三部,“弱點”、“單身男子”和即將上映的“在雲端”,不要說和去年強手如雲的局麵相比較了,比起前幾年來說聲勢也是一路下滑,要不是“飛屋環遊記”依舊強勢,再加上“一天”也贏得了不少口碑,那麼今年十一工作室還真是被徹底封鎖了。
所以,現在所有媒體記者都在觀望,觀望著今年十一工作室在頒獎季的表現,不見得是幸災樂禍,但確實是好奇如今已經逐漸走向巔峰的十一工作室,麵臨好萊塢的聯手“討伐”能夠使出有效的公關手段。其實,歸根結底,這就是看人脈的一件事。看看韋恩斯坦兄弟,即使被好萊塢方方麵麵譴責得體無完膚,但他們在業內的人脈依舊首屈一指,這就是手段了。
麵對記者們這樣的提問,埃文-貝爾如是回答到,“我倒是很好奇,十一工作室什麼時候在頒獎季表現出色過了?”
聽到埃文-貝爾這樣的回答,現場絕對可以說是嘩然一片。難道埃文-貝爾是嫌棄十一工作室在過去幾年裏頒獎季的表現還不夠出色嗎?這真的是挑戰整個好萊塢底線的一句話。但旋即,就有記者反映過來了,埃文-貝爾的話不是他們想象的那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