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夏洛克”開機了!
這條新聞無差別地在全世界範圍內波及開來。繼2008年三月開機的“朱諾”、2009年三月開機的“一天”之後,2010年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之後,埃文-貝爾又再次加入了全新的劇組“神探夏洛克”,可以說是刹那間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人們——特別是以美國媒體為首——都在好奇,“神探夏洛克”到底出色在哪裏?吸引了埃文-貝爾選擇這套劇集成為他繼續去年十一月以來的第一部作品!
如果埃文-貝爾想要投身電視劇行業,美國諸多電視台絕對會舉起雙手雙腳歡迎埃文-貝爾的加盟,無論是迷你劇還是電視電影都沒有任何問題,從片酬到劇本再到卡司,都絕對會提供一份頂尖名單,傾力打造埃文-貝爾有史以來第一次挑戰小屏幕的作品。但為什麼是英國電視劇,為什麼是“神探夏洛克”,美國媒體可以說是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幾乎可以稱之為被驚嚇到下巴脫臼,哪怕埃文-貝爾再特立獨行,這件事對於美國媒體的衝擊力還是格外明顯的。
首先,片酬肯定不是理由。從官方數據可以得知,埃文-貝爾在“神探夏洛克”一季的片酬是九十萬,雖然說在英國電視劇領域這個片酬十分高,但平均下來就是一集三十萬英鎊的片酬,比起埃文-貝爾在好萊塢片酬已經穩定在三千萬美元以上的數據來說,絕對可以說是天差地別。
埃文-貝爾在美國出演電視劇,片酬至少可以一集八十萬美元起跳,雖然比不上現在電視劇領域最高破百萬的規格,但也是頂尖前五名的水準。這就遠遠比英國電視劇要有價值多了。當然,片酬從來都不是製約埃文-貝爾的理由,以前不是,現在不是,未來也不會是。
其次,足夠的主動權也不會是理由。埃文-貝爾這一次出演“神探夏洛克”,卻沒有出現在導演或者編劇的位置,而是久違地回到演員位置上——純粹的演員,這也是“黑暗騎士”之後埃文-貝爾再一次不肩負編劇、導演等其他相關職務,單純地以演員身份出演的作品,
眾所周知,埃文-貝爾對於劇本的挑剔遠近馳名,這件事早就成為了埃文-貝爾接工作的第一鐵則。那麼,“神探夏洛克”的劇本不是埃文-貝爾親自撰寫的,改編主動權、拍攝主動權、製作主動權全部都不在埃文-貝爾手上,他居然願意接下歇洛克-福爾摩斯這個角色,讓人們有充分的理由對劇本表示期待。
但這裏就又產生了一個問題,歇洛克-福爾摩斯的劇本和角色能夠取得突破了?這也就是第三個理由。
埃文-貝爾一向喜歡挑戰自我,希望能夠在角色之中尋求到更多的突破,這也是他放棄出演“加勒比海盜4”的核心原因,拋棄了五千六百萬美元的片酬,離開了傑克-斯派洛船長這個角色。但是歇洛克-福爾摩斯這個角色卻很難取得突破。
一方麵是受困於原著的經典形象,顛覆性的演出是不可能的,否則劇集很有可能就要麵臨滅頂的災難,所以即使再有突破性,也肯定無法超越小醜、傑克-斯派洛船長的顛覆;另一方麵則是前有傑裏米-布雷特,後有小羅伯特-唐尼,特別是後者,埃文-貝爾要在同一個時代,甚至是相近的時間點裏,和小羅伯特-唐尼挑戰同一個角色,這種強烈的對比往往會讓人束手束腳,哪怕埃文-貝爾是一個特例,可以突破的空間也十分有限。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埃文-貝爾都沒有理由前往英國,接拍“神探夏洛克”。特別是在埃文-貝爾拒絕了華納兄弟的“大偵探福爾摩斯”的情況下,埃文-貝爾專門跑到倫敦去拍攝一部關於歇洛克-福爾摩斯的電視劇,就越發顯得不可思議了。
整個美國媒體都在熱切地討論著,但卻無法得出一個真正的答案,沒有人看得明白埃文-貝爾做出這個選擇的原因。最終,“首映”雜誌給出了一個最終結論,“才華耗盡。”
艾略特-卡特認為,在遭受了奧斯卡的打擊之後——比起蟬聯影帝的新聞來說北美媒體更加願意關注於“在雲端”的失利身上,埃文-貝爾頗有些心灰意冷的狀態,從去年十一月完成“在雲端”的拍攝之後,埃文-貝爾就一直在家裏修身養性,沒有接下任何劇本,也沒有創作出任何新的東西,就是在家裏休息了整整四個月,這就可以看出埃文-貝爾在經曆一個艱難的瓶頸——這一次是真正的瓶頸,艾略特-卡特十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