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0 亦師亦友(1 / 2)

聽著埃文-貝爾的話,現場一片安靜下來,劇組工作人員倒是早已經習慣了埃文-貝爾的敏銳和深刻,但對於演員們來說,卻如同當頭一棒。

娜塔莉-波特曼沒有再反駁,而是站在原地咬著自己的下唇,細細地思考起來。娜塔莉-波特曼是一個聰明人,顯然她從埃文-貝爾的隻言片語之中就敏感地察覺到了問題的本質:眼神,那麼剛才的眼神還有哪個部分不對勁嗎?娜塔莉-波特曼想了想,沒有理會埃文-貝爾,而是轉身再次看向了監視器,對著羅伯特-法瑞斯說到,“再回放一次。”

其實自從奧斯卡那個夜晚的告白之後,娜塔莉-波特曼就一直在猶豫未來和埃文-貝爾之間到底應該如何自處,特別是“黑天鵝”開拍在即,她必須調整好心態,否則進入劇組拍攝之後,情況隻會變得越來越糟糕。但可惜的是,一直到正式開機,她也沒有能夠找出一個準確的定位,不過幸運的是,埃文-貝爾也沒有主動提起,兩個人似乎都有意無視了那個晚上的交談,這使得娜塔莉-波特曼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拍攝之中。目前看來,拍攝還算順利。

梅麗爾-斯特裏普看著埃文-貝爾的背影,此時埃文-貝爾站在娜塔莉-波特曼的身後,也在觀看著回放,似乎正在腦袋裏構思著接下來的拍攝到底應該如何進行。剛才埃文-貝爾和娜塔莉-波特曼的交流其實並不複雜,但在此之前埃文-貝爾卻用一連串的重複拍攝讓娜塔莉-波特曼清楚地意識到這場戲不對勁,隨後用一些具有引導性的話語將娜塔莉-波特曼代入軌道。

對於梅麗爾-斯特裏普來說,埃文-貝爾張弛有度的指導手法值得稱讚之餘,這算是對症下藥,專門針對娜塔莉-波特曼的情況製定了策略,但她更加欣賞埃文-貝爾如今對演技的理解,從整體控製到細節雕琢,包括與整個故事情節發展之間的關係,埃文-貝爾都能夠站在一個足夠高的位置統領全局。

當年那個在“改編劇本”中對演技苦苦鑽研的年輕人,如今已經成長為整個娛樂圈裏最頂尖的演員和導演,梅麗爾-斯特裏普不僅有些感歎,同時還有些敬佩。

果然,接下來的拍攝,如同梅麗爾-斯特裏普所料,娜塔莉-波特曼經過調整之後很快就進入了狀態,這位十四歲就出現在“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天才少女,表演功底也十分厚實,在經過了埃文-貝爾的指點後,貢獻出來的表現頓時高了一個檔次。

得知自己贏得天鵝女王角色的妮娜顯得有些不敢置信,她以為自己輸給了維羅妮卡,但隨之而來的驚喜從天而降,讓妮娜不知所措,在人群之間還能夠保持冷靜淡定,但從她撥通了母親的電話號碼開始,那種從內心深處湧起來的喜悅就將她的所有情緒都占據了。短短的一通電話裏,喜悅、苦澀、激動、眼淚、幸福,錯雜的情緒轉變的頻率快得有些不可思議,同時也豐富得讓人感歎連連。

娜塔莉-波特曼的表演十分細膩,而且厚度和完成度也十分到位,這不僅得到了梅麗爾-斯特裏普的讚許,同時也贏得了身為導演的埃文-貝爾的認可,僅僅拍攝了兩次就點頭通過。這一場戲的細膩演出,讓埃文-貝爾想起了科林-費斯在“單身男子”中奉獻的到位而豐富的眼神演技,而且娜塔莉-波特曼的表演更加外放一些,使得整個情緒的衝突感更加飽滿,確實十分精彩。

不過娜塔莉-波特曼似乎還是不太滿意,她看完了監視器的回放之後,並沒有回到位置重新開始拍攝,而是轉身看向了埃文-貝爾,“妮娜的人格之中,到底是怎麼樣的控製與反控製的關係?”

埃文-貝爾知道,娜塔莉-波特曼也從剛才那場戲之中察覺到了他的意圖,“艾瑞卡是主控製人格,但白天鵝妮娜不知道她的存在,兩個人格是獨立的個體。而黑天鵝則是隱形人格,被逐漸地激發出來,白天鵝與黑天鵝之間是有相互影響的,也是隱約彼此知道對方的存在。”

正是由於如此,所以妮娜得知自己拿到了“天鵝湖”天鵝女王這個角色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告訴母親艾瑞卡,因為這兩個人格是獨立的個體,一直到故事的最後,妮娜也不知道母親艾瑞卡是自己的另外一個人格。所以在打電話的過程中,妮娜的天真無邪和艾瑞卡的激動興奮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對立麵,彼此之間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至於黑天鵝則更像是人類本性之中邪惡的一麵,平時就一直存在,隻是從小到大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束縛著,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種正義和邪惡之間的掙紮是始終都存在的,就好像是每次在掙紮於是否要逃課、是否要偷竊、是否要報警之類的情況,天使和惡魔一直在耳邊絮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