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泰晤士報”在網絡上進行了一個調查,羅列出三十位曆史上都說得出名號的歇洛克-福爾摩斯,其中最為著名的十五位列出來單獨進行投票,另外十五位則作為候補放在“其他”選項之中,然後以“史上最偉大的歇洛克-福爾摩斯”作為命題展開調查。
沒有任何懸念,傑裏米-布雷特這位史上最著名的歇洛克-福爾摩斯和英國屏幕新寵埃文-貝爾展開了激烈的爭奪,這兩位也是目前在歇洛克-福爾摩斯這個角色上公認表現最為出色的演員。特別是後者。
埃文-貝爾賦予歇洛克-福爾摩斯這個角色的全新活力,不僅僅是時尚新潮,同時還有狠辣的毒舌、敏捷的思緒、孤傲的自信,這一切都是在原著角色的基礎上進行放大、細膩、改變的特質,使得歇洛克-福爾摩斯成功贏得了無數觀眾的喜愛。
最終在“泰晤士報”的這一個調查之中,埃文-貝爾以百分之三十八的投票支持率,戰勝了贏得百分之二十認可的傑裏米-布雷特,成為了“史上最偉大的歇洛克-福爾摩斯”。這一個投票並不是僅僅一個結果那麼簡單,因為全球範圍內超過四千萬名網友參與了這個投票,其強大的認可程度首屈一指。
當然,人們也可以認為這是埃文-貝爾的忠實粉絲在刷票,而且劇集正在熱播也占據了優勢,否則埃文-貝爾和傑裏米-布雷特之間的差距不會那麼大。但很快,媒體的認同就對這一份投票做出了回應。
“每日電訊報”、“衛報”、“泰晤士報”、“視與聽”、“帝國”等十六家英國報刊雜誌,進行了“史上最偉大的二十位歇洛克-福爾摩斯”的評選,最終埃文-貝爾贏得了其中十四家媒體的支持,毫無疑問地贏得了這個評選。
在“泰晤士報”的這期報紙之中,他對“神探夏洛克”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分析為什麼這部劇集居然會從女王、下議院到觀眾、網友,取得了無差別的熱烈追捧,這實在不是一件常見的事。
“我想全世界幹這行職業的人恐怕隻有我一個,我是一個谘詢偵探。”十九世紀的歇洛克-福爾摩斯就這樣進入了大眾的視線,而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歇洛克-福爾摩斯依舊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谘詢偵探,但他所精通的植物學、化學、解剖學和地質學在高科技麵前似乎已經不再適用,文字短信、手機上網甚至是個人網站成為了歇洛克-福爾摩斯的法寶,隻是,他那經典的觀察演繹法依舊如同原著小說一般精彩絕倫!
埃文-貝爾飾演的歇洛克-福爾摩斯,身型高挑、利落短發、眼神銳利、透著一股神探的精明和唯我獨尊的情感,並且帶有阿瑟-柯南道爾筆下的那種神經質,但卻因為太過於專注於破案而顯得像是熱衷於變形金剛的孩子——拿到變形金剛時會歡呼雀躍,不顧一切;而沉迷於變形金剛時卻好像是進行科學研究的精英人士。
馬丁-弗裏曼飾演的約翰-華生,圓頭圓腦,憨厚忠誠,最重要的是,他的地位較之以往同類作品更為突出,不僅僅隻是一個旁觀者和記錄者,更多是和歇洛克-福爾摩斯一起互動,參與案件的調查。
這對全新的福爾摩斯與華生搭檔,被各大媒體和萬千網友認為,不僅遙遙領先於曆史其他任何一個版本的歇洛克-福爾摩斯,而且完勝“大偵探福爾摩斯”之中的小羅伯特-唐尼和裘德-洛。埃文-貝爾和馬丁-弗裏曼兩位演員賦予角色的魅力,光芒萬丈。
將表演舞台搬到二十一世紀之後,歇洛克-福爾摩斯和約翰-華生的生活發生了許多變化,比如說全城禁煙的倫敦使得歇洛克-福爾摩斯不能叼著煙鬥,不得不在手臂上貼著尼古丁貼片,而短信、博客、網站這樣的平台則成為了與時俱進的全新變化。但唯一沒有變化的,就是破案過程的精彩。
比如說第一集“粉色的研究”中,省略了犯罪背景長篇累牘的敘述,而將主人公鎖定在歇洛克-福爾摩斯和罪犯身上,節奏明快,卻保留了故事的最大魅力;第二集“四簽名”之中,故事背景從印度轉移到了當前全球最為熱門的國家中.國,故事之中的中.國元素也令故事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這些變化使得故事情節快慢有致,借助字幕和動畫等手法快速地交代細節,而即使推理過程發生了變化,但案件的縝密性與創造性,仍然和小說一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