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說,我也隻是一種擔心,走到那一步再說吧!陛下現在沒有以前那樣能樂意聽諫了。
“想當初,貞觀元年陛下組閣時就設定了諫官隨從製,多好的氣度,錯事也少了很多,我當時就是一個諫官,因為敢於直言,不久後又做到了尚書右丞,十多年了,真懷念當初的日子啊!”
“好吧,好吧!老頭子你也該省點心了,都六十歲的老頭子了,還這樣還逞能,你就不能多為家中想想?”
“誰能想到,堂堂的大唐宰相,住的是破舊房子,家中用度還得要我這老婆子織布接濟,吃苦受累我也認了,但你就不能為兒子想想,再觸怒皇上也不好吧!再怎麼說,兒子以後娶了衡山公主,皇家那邊總歸是親家,在朝中你就不能少說幾句嗎?”裴氏勸道。
“陛下對我有知遇之恩,我當初還勸隱太子殺陛下來著,連計劃都設定好了,誰想太子不忍兄弟相殘,事情泄露,陛下在玄武門先下手為強,我本來作好了就義的準備,想不到陛下不但沒有拿我開罪,反而加以任用,現在更是一品大員,我比那三國的諸葛亮還要幸運,此等大恩如何不報?”
“臣必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讀者從史料上也可以查到了他很實在是個清貧的官。
窮到住破屋,李世民還派人給他家翻修補漏達到可以住人的程度,吃的沒查到,穿著用的方麵倒是有目共睹,此公比誰都寒酸,做了一輩子官,連一床厚一點的被絮都沒有。
作為宰相,正一品官員每年都有700石糧食,12傾有職分田,一石合120斤,一畝收六升租子,合計起來一算:魏征一家子能吃得完嗎,夫人裴氏賢惠得都能寫進史料,想來持家必定有方,不至於這樣清貧嗎?
魏征,這個能寫進曆史,作為大唐有名的諫臣,留給我們的就是這樣清貧的樣子,這仿佛也成為了迷團讓後世迷惑不解。
更有趣地是,史料上說魏征死後,李世民曾一度懷疑魏征受賄,一怒之下,親自去砸了魏征的墓碑,撕毀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約,這案子一直到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兒媳武則天掌權後才被澄清。。。。。。魏征是清白的,這好人老受委屈啦。
就在玄奘被天雷擊中時,大唐皇帝李世民被另一種雷——鬼啊,他被鬼雷住了。
太後傳旨宣魏征進宮:愛卿快來,皇帝他要斷氣了?
這個時候武照是一個十五歲的姑娘家了,小跟班李治才十一歲,是個小娃娃,尚未被立為皇太子,如果李世民在這個時候斷氣這兩人大概隻有哭的份,好處的沒有,壞處呢,可能有一大堆,這些都是帝王家亂七八糟的事情,說來話就很長很長了,若是李承乾或者李泰繼位都還好,這兩個都是他的親哥哥,不然,嘿嘿!
傳信的太監差一點就走錯路了,因為他怎麼都不相信魏侍中的府砥竟是如此地不顯眼,如此破舊,一品大員如此,百姓還活不活了?太監隻是差一點就走錯了,睡在龍塌上的皇帝卻發覺自己真的是走錯了:這不是長安城外的官道!怎麼回事?自己跟護衛的兵馬走散了!
魏征說,我也隻是一種擔心,走到那一步再說吧!陛下現在沒有以前那樣能樂意聽諫了。
“想當初,貞觀元年陛下組閣時就設定了諫官隨從製,多好的氣度,錯事也少了很多,我當時就是一個諫官,因為敢於直言,不久後又做到了尚書右丞,十多年了,真懷念當初的日子啊!”
“好吧,好吧!老頭子你也該省點心了,都六十歲的老頭子了,還這樣還逞能,你就不能多為家中想想?”
“誰能想到,堂堂的大唐宰相,住的是破舊房子,家中用度還得要我這老婆子織布接濟,吃苦受累我也認了,但你就不能為兒子想想,再觸怒皇上也不好吧!再怎麼說,兒子以後娶了衡山公主,皇家那邊總歸是親家,在朝中你就不能少說幾句嗎?”裴氏勸道。
“陛下對我有知遇之恩,我當初還勸隱太子殺陛下來著,連計劃都設定好了,誰想太子不忍兄弟相殘,事情泄露,陛下在玄武門先下手為強,我本來作好了就義的準備,想不到陛下不但沒有拿我開罪,反而加以任用,現在更是一品大員,我比那三國的諸葛亮還要幸運,此等大恩如何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