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致讀者br

本卷的目的,是想對公元325年至1300年的中古文明,就其可能的範圍及己見,做充分而客觀的分析和論述。采取整合的曆史研究法——即對每一文化或每一時代的各方麵都做一總的介紹。由於必須兼顧四種不同文化——拜占庭、伊斯蘭、猶太及西歐——的經濟、政治、法律、軍事、倫理、社會、宗教、教育、科學、醫藥、哲學、文學及藝術等各方麵,故欲求寫作的一致與簡潔,誠為難事。十字軍東征時,這四種文化的彙合與激蕩,提供了統一的準則;驚駭於本書之冗長而感厭倦的讀者,獲悉原稿較諸發行版本還長一半,或可稍覺欣慰。附注號碼偶見脫漏,即緣於最後的刪節。除為正確了解此一時期,或為其史實之精蘊與特色所必要者外,一概未予保留。雖然如此,文中某些以小字排印(本譯本為正體字)的深奧難懂之章節,一般讀者可略而不讀,亦無大礙。

本冊為《世界文明史》的第四卷。首卷《東方的遺產》(1935年)係回顧埃及與近東直至公元前330年左右為亞曆山大征服為止的一段曆史,以及到本世紀為止的印度、中國及日本的曆史。第二卷《希臘的生活》(1939年),記述至公元前146年羅馬人征服希臘為止的大希臘世界及近東的事件與文化。第三卷《凱撒與基督》(1944年),探索發軔期以來的羅馬與基督教,以及自公元前146年起的近東史,直至325年的尼西亞(Nicaea)會議為止。本卷繼續研討白人世界的生活,直至1321年但丁謝世。第五卷《文藝複興與宗教改革》,為1321年直至1648年之間的曆史,將於1955年出版。至第六卷《理性開始時代》,則延伸至我們現代的曆史,可於1960年完成。其時筆者亦將屆暮年,對於南北美史,勢必要放棄此前所采用的整合研究法了。

本卷每一編皆自成獨立單元,但熟諳《凱撒與基督》的讀者會發現很容易找出本書的脈絡。本書因係編年體,故對這四種中古文明不得不由與我們一般興趣相距最遙遠的那兩個部分——拜占庭與伊斯蘭——敘起。基督徒讀者會訝異於以偌大的篇幅介紹伊斯蘭教文化,而伊斯蘭教學者則會悲歎本書對輝煌燦爛的中古伊斯蘭文明的簡短概述近乎提要。雖一直力求公正,努力從每種信仰與文化的立場加以探究,然單就資料的取舍與篇幅的分配而言,即難免偏見。人類的心智,正如其肉體一樣,是被拘禁於肌膚之內的。

原稿曾經三次改寫,每次均發現一些錯誤,故錯誤一定仍不少;且局部的修訂,定會損及整體之完滿。謬誤之處,至祈指正。

威爾·杜蘭特

1949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