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火磨已經調試過幾次。越是先進的機器,越容易操作,但是,你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天興福的火磨要開工生產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小麥加工生產線在哈爾濱落成,並源源不斷地將小麥磨成最優質的麵粉。一向謙恭的邵勤儉一改往日的作風,天興福要轟轟烈烈地慶賀,要大張旗鼓地宣揚,要讓天下人都知道,天興福的麵粉,天下第一。他已經讓賬房把請柬發了出去,要把各級官員,把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統統請來。還有那些報社的記者,讓他們廣為宣傳天興福的麵粉。
正式開機生產的前一天,邵勤儉特地擺下一桌酒席,他要犒賞張山他們幾個外出學技術的夥計。正是這個先見之明,正是夥計們的鑽研,讓他們在短時間內掌握了火磨的核心技術、火磨的安裝方法,並在沒有聘請外國技師的情況下,由清一色的天興福自己的夥計完成安裝。萬事俱備,隻欠東風。邵勤儉總覺得有一件大事,他還沒有做……一個承攬業務的廣告商問邵勤儉,咱們天興福的麵粉叫什麼牌子?我們替你打廣告,沒有商標招牌,這廣告怎麼打?邵勤儉忽然醒悟過來,商品沒有商標招牌,怎麼可能打開市場?什麼都想到了,偏偏忘記了這件大事。他想出幾個名稱,都不盡如人意。他想可以發動所有人,為天興福的麵粉想一個好商標,一個響當當的招牌。等到夥計們圍著桌子坐下時,邵勤儉說,今天這酒,也不是白請你們喝的,大家動動腦筋,給咱們天興福的砂子麵取個招牌。誰取的招牌能叫得響,俺賞他一百塊小銀子。
這下可好,夥計們頓時興致高漲,開動腦筋,想給麵粉取個響亮的招牌。有的說,叫三江牌;有的說,叫白山牌;有的說,叫四海牌;有的說,叫大興牌。張山說,你們這些豬腦子、狗腦子,能想得出什麼好招牌來?我說一個,保管誰都得服氣。咱們就叫……天官牌!
酒桌上頓時鴉雀無聲。邵勤儉站起身來,擊掌叫好,好一個天官牌,就這個招牌了。張山,明天你到櫃上找賬房,領一百塊小銀子的賞錢。
張山沒想到東家的話當真,他說,一百塊小銀子,比我一年的勞金還多。搖唇鼓舌的一句玩笑話,東家何必當真。
邵勤儉卻是一臉莊重,你不當真,東家當真。天官牌,這招牌好,天官賜福,正應和了天興福字號,合俺的心意。
特地趕來參加哈爾濱火磨開工慶典的邵老五說,有學問的人遍地都是,讓他們給取個商標名號多好,偏偏選用一個夥計取的天官牌。
邵勤儉說,卑賤者未必愚蠢,高貴者未必聰明。俺有預感,天官牌這招牌能打得開,叫得響。如果有人能想出比天官牌更響亮的招牌,天興福必當擇優而用之。
邵家兄弟也沒有再爭執,當務之急,是確定開工典^要請哪些要員名人。邵勤儉說,操辦場麵上的事情,我真的不如你,你就操辦開工典禮這件事,不怕場麵大,搞得越紅火越好。
邵老五說,如今,朝廷已經完蛋了,現在天下群雄四起,各路諸侯爭霸天下。奉天督軍張作霖,將來能稱王東北,還有關東軍的司令官、關東州的長官,請他們來為天興福捧場。
邵勤儉說,一定要把岷源先生請來,岷源先生德高望重,他的到來,勝於張作霖的出席。
邵老五說,我以大連商會的名義,邀請滿鐵總裁後藤新平和政界、軍界、商界的頭麵人物,還有在大連浪速町的四十多家外國洋行的經理。他們的到來,是給天興福麵子,說到底,也是給你我兄弟麵子。更重要的是,天官牌麵粉,也要通過他們的洋行銷售到國外去。
邵勤儉說,邀請外國洋行,這是好事,可俺真不想驚動日本人。提起日本人,心裏就犯硌硬,天興福不用他們來捧場。
邵老五說,四哥,不是老五說你,你想事做事,就是一根筋。如今的中國,還是一個泱泱大國嗎?清廷垮台了,如今群雄四起,南北都在爭奪天下,哪裏能顧得上老百姓?這五六十年,西洋人把中國的南方瓜分得差不多了。富庶之地,差不多都成了他們的殖民地,成了他們的國中之國。中國北方,小日本和老毛子也是狗咬狗,如今,小日本打敗了老毛子,東北也將屬於他們。混亂之時,正是做生意發達之際。所以,天興福要借助各方力量,來完成天興福的事業。四哥做了這麼多年生意,應該懂得生意經,應該看明白這個世道。無所謂真假對錯,無所謂正義邪惡,小人物們玩的都是雞鳴狗盜,小生意人心眼再歹毒,他做的也隻是以次充好的買賣,頂多往酒裏兌水,往茶葉裏摻些樹葉,而那些達官顯貴,他們可以竊取一個國家,可以出賣國土,可以出賣民族的利益。相形之下,我覺得奸商都比那些賣國的官員們要好上一千倍。
邵勤儉說,不管世道如何,咱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努力做生意,生意做好了,才有資本,才有能力為窮苦百姓做善事,才能惦記著國家大事。
天興福製粉廠開工慶典,邵尚文也風塵仆仆地來到現場,這讓邵勤儉始料不及。少小離家,幾度風雨春秋,邵尚文已經成長為一個成熟的男人。他蓄著長發,留著絡腮胡子,修長的身材,風度翩翩,有點兒像歐洲文藝複興時的藝術家,更像一位十八世紀法國思想啟蒙運動的思想家。邵勤儉幾乎認不出眼前的親侄子,他說,尚文侄兒,真的是你嗎?
邵尚文還沒有忘記家規,他先是給叔叔磕頭,然後才緊緊地抱住邵勤儉,四叔,真是尚文回來了……
邵勤儉百感交集,他的眼淚湧出了眼眶,已經有些哽咽得說不出話來。這幾年,他一直給侄子寫信,而邵尚文卻很少回信。很多事情,他需要弄明白,不能蒙在鼓裏。他問侄子,這些年,結束留學生涯之後,你做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