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考古發掘出土的資料來看,約公元前4000年這裏已有原始先民定居,到公元前2900年左右埃伯拉已是西亞比較強盛的國家之一。這個國家是以埃伯拉都城為中心聯合附近一些村莊和城鎮而形成的,故有學者稱之為“城邦國家”。據估計,當時埃伯拉都城裏聚居著約3萬居民,整個埃伯拉王國鼎盛時期人口約20萬- 30萬,是古代西亞城邦國家中人口較多的國家之一。埃伯拉城平麵大致呈菱形,最寬處約1000米,辟有4個門,遺址總麵積56萬平方米,城址中央是近似圓形的衛城,直徑約170米。 2 神秘國度的曆史概況
埃伯拉古國在考古發現之前一直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國度,有關這個王國各方麵的情況,幾乎均來源於埃伯拉文書的記載。1500件黏土板文書大多接近正方形,邊長約20厘米,自1975年出土以來,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廣泛興趣。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泥板文書成文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鐫刻其上的楔形文字80%是蘇美爾語,20%是埃伯拉語。據此專家們推測,當時的埃伯拉王國可能是以蘇美爾語作為官方語言,而民間語言仍屬西亞塞姆語係的閃語,埃伯拉國最古老的居民很可能就是塞姆語族的一部分。但埃伯拉語作為塞姆語的一種,究竟與已知的塞姆語係的阿卡德語、阿摩利語、希伯來語有何聯係,尚是一個待解之謎。
埃伯拉古國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奴隸製國家,王室、神廟僧侶和世俗貴族都占有大量的私有土地,以地域關係為紐帶結合起來的農村公社僅占有少量土地。在埃伯拉古國晚期,貧富分化懸殊,社會矛盾激化。埃伯拉古國長年實行募兵製,擁有一支兵種齊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強的常備軍。國王憑借軍事力量,對內加強統治,對外頻繁發動侵略戰爭。
泥板文書中有500多處提到幼發拉底河中遊一個名叫馬利的城邦。馬利在相當長的曆史時期是埃伯拉統治之下的一個附屬國。據說,埃伯拉國王曾將公元前2480年稱為“征服馬利之年”。開戰的原因是馬利國王伊布魯爾·伊爾沒有按期向埃伯拉王國交納貢物,並且占領了埃伯拉王國的一個商業殖民地,於是埃伯拉國王派大將討伐馬利,迫使其投降。據記載,埃伯拉國王曾派自己的兒子去統治馬利,擔任馬利的國王。除了統治馬利外,埃伯拉國王還經常派軍隊東征西討,南攻北伐,侵略過臨近的許多城市。上麵提及有一塊泥板文書記載了260個城市的名字,據專家推測這些城市可能是被埃伯拉王國征服過的地區。隨著軍事侵略的勝利和王國版圖的擴大,大量的奴隸和財富流人埃伯拉國內,埃伯拉的奴隸製也空前地繁榮起來。
從考古發掘出土的資料來看,約公元前4000年這裏已有原始先民定居,到公元前2900年左右埃伯拉已是西亞比較強盛的國家之一。這個國家是以埃伯拉都城為中心聯合附近一些村莊和城鎮而形成的,故有學者稱之為“城邦國家”。據估計,當時埃伯拉都城裏聚居著約3萬居民,整個埃伯拉王國鼎盛時期人口約20萬- 30萬,是古代西亞城邦國家中人口較多的國家之一。埃伯拉城平麵大致呈菱形,最寬處約1000米,辟有4個門,遺址總麵積56萬平方米,城址中央是近似圓形的衛城,直徑約170米。 2 神秘國度的曆史概況
埃伯拉古國在考古發現之前一直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國度,有關這個王國各方麵的情況,幾乎均來源於埃伯拉文書的記載。1500件黏土板文書大多接近正方形,邊長約20厘米,自1975年出土以來,引起了世界各國學者的廣泛興趣。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泥板文書成文的時間大約是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鐫刻其上的楔形文字80%是蘇美爾語,20%是埃伯拉語。據此專家們推測,當時的埃伯拉王國可能是以蘇美爾語作為官方語言,而民間語言仍屬西亞塞姆語係的閃語,埃伯拉國最古老的居民很可能就是塞姆語族的一部分。但埃伯拉語作為塞姆語的一種,究竟與已知的塞姆語係的阿卡德語、阿摩利語、希伯來語有何聯係,尚是一個待解之謎。
埃伯拉古國是一個高度發展的奴隸製國家,王室、神廟僧侶和世俗貴族都占有大量的私有土地,以地域關係為紐帶結合起來的農村公社僅占有少量土地。在埃伯拉古國晚期,貧富分化懸殊,社會矛盾激化。埃伯拉古國長年實行募兵製,擁有一支兵種齊全、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力強的常備軍。國王憑借軍事力量,對內加強統治,對外頻繁發動侵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