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嘯濤,名葆場。上虞人。知詩善畫,篆刻初師辛穀,壬子來杭,與西泠諸印人朝夕研求,知印以宗漢為正。因盡棄辛穀之學而學之。尤善白文,渾厚高古,得漢人神髓。

邱誌貞,字梅白。諸暨人。性亢直,有奇癖,見書畫篆刻等,嚐戀不忍去。家中寄其用費,多以購古書畫碑帖之類。初學刻石,孤陋無師,不足以言印。歲壬子,就學武林,始與西泠諸印人相往來,又得西泠印社所藏自周秦以迄晚近諸名人印譜而卒讀之,學乃益進。書畫亦渾健,不失古法,但所作極鮮。

關仁本,字根心。杭人。性嗜美術,工刻印,旁款尤精。

戚純文,字繼棠。吳興人。性淳篤,多巧思,工書畫,尤嗜金石,遇有先人印譜,無不精心研究,故其所作之印古雅絕俗。

陳偉,錢塘人。原名家煜,字骨秋,別號骨道人。工篆刻,直追秦漢。以渾厚自持,不泥於章法。得老擊神髓。又善畫山水,蒼古老到,高出流輩。

翁鎔生,字慕陶。杭人。性溫和,酷嗜美術。刻印疏落入古。

毛自明,字伯亮,一字亮伯,號耿中。安吉人。恂恂儒雅,力學不倦。工篆刻,所作印有漢人遺意。

徐誌行,字拙夫。上虞人。性聰慧,嗜金石文字。善行楷,兼工篆刻。

經亨頤,字子淵,別號石禪。上虞人。作印有家學,書宗小爨,因又號爨盦。

堵福詵,字申甫,又號屹山。會稽人。工畫,喜作印。

張金明,字礪成,號侶塵。長興人。性嗜古,收藏古書畫甚富。又喜篆刻,甲寅冬,樂石社起,遂入社治印。

費硯,字劍石,號龍丁。華亭人。精於金石書畫之學,夫人李氏,亦工詩,善篆刻。

胡宗成,字夢莊,號止安。紹興人。工文辭,喜金石之學。搜藏漢魏六朝碑版及唐人墓誌,精拓甚富。好弈棋,能書八分,刻印以秦漢為宗。嚐與二三同誌,創立臧社,推為社長。

王世,字掬昆,號菊悃。禹航西鄉人。僑寓武林,喜探數理,兼有金石癖。

周承德,字佚生。海寧人。工文辭,博學好古,書法宗六朝,上窺漢隸,力學不倦,以其餘暇,戲弄鐵筆,所作印章,均有秦漢六朝神韻。

柳棄疾,字亞子。吳江人。少無鄉曲之譽,而猖狂喜大言。十年結客,始願莫酬,則杜門削轍,左對孺人,右弄孺子,自謂有終焉之誌矣,顧複時時作近遊。四年夏,泛舟西泠,遇故人李息霜,方創樂石社。邀之,則敬謝曰,仆少瞢於藝事,金石刻劃之學,誠有所未能,可奈何。李子曰,無傷也耳。因歡然從焉。昔齊王好竽,而南郭先生不能竽,乃濫廁眾客之間,毛遂謂十九人曰,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蓋於古有之,是以謝客難矣。

張一鳴,字心蕪。桐鄉人。杭爽倜儻,有淳於東方之風,一語出,令人頤解。嚐奔走國事,從燕市酒徒遊。既失意,歸為湖上寓公。益以詩酒自放,佯狂落魄,聞者悲之。初為南社社友,繼入樂石社。

姚光,字石子。金山人。年少媚學,恂恂有儒者風。長身玉立,意態灑然也。早歲入南社,從海內諸賢豪,上下其議論,繼乃創國學商兌會於金山之留溪,聲名益盛。四年夏五,結伴遊武林,複為樂石社社友。

附:徐渭仁,字善揚。上虞人。自幼好學甚篤,以家貧中道而止。年二十,傭於武林師範學舍。執役之暇,輒手一卷,吟諷不輟。以貧故,無資購書,則拾字簏之棄本讀之。又以餘暇,為樂石社拓印款,工潔可愛。予以資,則不受。以書畫印章等貽之,則大喜稱謝。其嗜好殊俗如斯,可以傳矣,故附及之。

(原刊於《樂石社社友小傳》一書)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弘一法師述 高勝進筆記

杭州這個地方,實堪稱為佛地,因為那邊寺廟之多,約有兩千餘所,可想見杭州佛法之盛了。

最近“越風社”要出關於《西湖增刊》,由黃居士來函,要我做一篇《西湖與佛教之因緣》,我覺得這個題目的範圍太廣泛了,而且又無參考書在手,短期間內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現在就將我從前在西湖居住時,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幾件零碎的事情來說一說,也算是紀念我出家的經過。

我第一次到杭州,是光緒二十八年七月。(本篇所記年月,皆依舊曆。)在杭州住了約莫一個月光景,但是並沒有到寺院裏去過。隻記得有一次到湧金門外去吃過一回茶而無,同時也就把西湖的風景,稍為看了一下子。

第二次到杭州時,那是民國元年的七月裏。這回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了近十年,可以說是很久的了。

我的住處在錢塘門內,離西湖很近,隻兩裏路光景。在錢塘門外,靠西湖邊有一所小茶館,名景春園,我常常一個人出門,獨自到景春園的樓上去吃茶。當民國初年的時候,西湖那邊的情形,完全與現在兩樣。那時候還有城牆及很多柳樹,都是很好看的。除了春秋兩季的香會之外,西湖邊的人總是很少,而錢塘門外,更是冷靜了。

在景春園的樓下,有許多的茶客,都是那些搖船抬轎的勞動者居多。而在樓上吃茶的就隻有我一個人了。所以我常常一個人在上麵吃茶,同時還憑欄看看西湖的風景。

在茶館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慶寺了。我吃茶之後。也常常順便地到那裏去看一看。

當民國二年夏天的時候,我曾在西湖的廣化寺裏麵住了好幾天,但是住的地方,卻不是出家人的範圍之內,那是在該寺的旁邊。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樓上。痘神祠是廣化寺專門為著要給那些在家的客人住的。當時我住在裏麵的時候,有時也曾到出家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裏卻感覺得很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