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四人一邊吃著肉包子填補疲累的肚子,一邊往家趕。
惦記著活計,一路亦是不敢多耽擱,幾乎是馬不停蹄的趕回村去。
而村裏,老鄧氏和苗氏兩個忙活了一上午,也將泡上的斑竹殼都刷洗了出來,眼下正張羅吃午飯呢。
宋秋一到家,就登即將兩百斤糯米這些都泡上的,這才坐下來緩上一緩。
這會兒功夫,周五斤也回去喊了媳婦滿菊和周石頭兄妹一起過來了。
“這子反正滿山鑽的沒事做的,我讓他也來幫忙,不用算他的工錢,他也做不了幾個活。”周五斤指著周石頭道。
滿菊已經聽當家的了來做工有工錢,想著就在村裏還有掙著錢,又是袁嬸子家,也是很高興來幫忙的,至於兒子也來,順帶得唄,她不計較這個。
至於周石頭,知道張梨花也在宋家做工,那是巴不得過來呢,隻是麵上不敢露出高興來罷了。
他剛跟他娘磨破嘴皮子的好了不娶那家的姑娘,可以緩些時候了,這個時候,也不敢出梨花來的。
隻希望能拖一拖,到時候他再慢慢先動他爹,再跟他娘曉之以情。
見人都來了,宋秋記著這份情,也不跟周家人客氣,先就讓周石頭幫忙去耳朵山撿幾捆斑竹殼回來。
這麼多的粽子要做,原先她那幾撿的也差不多了,後頭可不夠。
要撿什麼樣的斑竹殼宋秋也給周石頭看了,周石頭雖然遺憾沒能跟梨花在一起做活,但也沒撂挑子馬虎,當即就拿了草繩往山上去了。
老鄧氏見狀就讓在家閑著沒事做的張胡瓜也去,就是撿個斑竹殼罷了,也不是累人的活計,她也不在這點上心疼兒子。
再了,一樣的拿工錢,周家都能派一個不拿工錢的來幫忙,沒道理他們家沒有。
按親近,他們家才是宋家最親近的。
老袁氏,那是她幾十年的姐妹兒!
張胡瓜被安排了活計,倒也沒有不樂意,幫宋家的忙而已,他也是願意的。
如此,就有兩個人去撿斑竹殼了。
剩下家裏的,也沒閑著,宋秋當即帶著人開始包粽子。
已經會包的老袁氏和老鄧氏苗氏不用再教,繼續包大粽子就行。
宋秋就讓苗氏和周蘭花跟她一起學包粽子,粽子麻煩,要得也多,四個一起包差不多。
周五斤本是過來幫閑忙的,他主要是要負責拉粽子去鎮上,但眼下不用,就也跟著老袁氏幾個一起來包大粽子。
他包得慢,知道這是要賣錢的吃食,不敢馬虎,所以更細致,也就更慢,學了好一會兒才能勉強開始上手,別人包好四五個了他也才包一個。
不過聊勝於無,一個也是量,也是幫上忙了。
今兒開始的時間已經是下午了,所以到日暮西山,明兒要交的預訂的粽子也還沒有全包完呢,但也差不了多少了。
倒是張胡瓜和周石頭兩個,來來回回好幾趟,背回來不少斑竹殼。
昨晚泡上的四十五斤糯米都包完了,要趁夜包也是不行了,所以宋秋謝過了幫忙做工的人,就讓他們先回去歇息了。
差的,明兒一早再補上,也是來得及的。
今兒這一實在是太困太累了,畢竟從昨晚就開始忙活的。
也沒心思弄什麼吃的了,宋秋勉強撐著,將包好的粽子晾著不沾水,在水缸邊的陰涼地方放著,免得一晚上會壞,才生火煮出了兩碗鹽稀飯來吃了,洗巴洗巴,幾乎是沾枕頭就睡了個昏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