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公是個老頑固,可不得講理的,他心裏是一準顧著爹顧著老張家顧著他們的。
且舅公可是娘的長輩,有舅公在,娘可說不上啥話了!
張南瓜一下子就反應過來做出了對策,對明兒回村,甚至還抱有期待起來。
要娘真是當著舅公和村長叔他們的麵,一個勁顧著老二,那樣,他也有說頭了。
到時候分了家,趁機擺脫娘,讓娘自個跟著老二過日子去。
娘身體健旺,不知道還得活多少年,養著可麻煩。
大不了他就是養著爹,爹已經癱了,能活幾年?到時候他請個人伺候他拉撒就成。
每個月讓老三和老四出養老錢來,也夠抵請人的錢了。
似乎也不是啥大事。
這般想想,分家也不錯啊!
張地瓜可不知道張南瓜此時這點小心思,聽著人醒過神,還當機立斷要請了舅公一起回去,他心裏也就放心了。
隻要讓大哥知道娘分家不懷好意,有大哥這個炮仗不吃虧的衝在前麵,他就跟在後麵撿好處就成了。
反正該分給他的那一份少不了,而鋪子,其他人卻分不去。
他才是分家最大的贏家呢!
兄弟倆心思各異,各有各的小算盤,麵上倒是其樂融融的達成了一致。
說好了明兒一早趕著騾車來接人,張地瓜就起身告辭離去了。
趁著還早,他得回市集去聽聽,到底有啥風聲。
與此同時,鬆山村因為今兒起早去鎮上趕集賣柴的雲貴回來可炸開了鍋。
雲貴家是專門打柴為生的,他有一把祖傳的柴刀,用了好些年了,照樣鋒利得很。
他砍柴也是一把好手,每天帶著兩個兒子打柴,砍得柴一摞一摞的捆得整整齊齊,又都是幹柴,一點濕的都沒有,從不糊弄人,所以找他定柴火的鎮上人家挺多的。
還有宋秋客棧這裏,因為張胡瓜在作坊做工不打柴了,便也每天跟雲貴定了柴火。
父子三個每天都忙不過來,鎮上也是定好了時間,三天去一次,每次一人擔一大捆柴去。
今兒正是要去鎮上送柴火,父子三個起早趕路,擔著柴走去鎮上,到鎮上天也亮了。
挨家挨戶把定好的柴送完,雲貴記著媳婦的吩咐,帶著兒子去趕市集,打算割十斤肉回去,今年也熏兩塊臘肉,順便還要買點糯米,今年也打一回糍粑做一回湯圓過大年。
大兒媳在作坊做工,有筆工錢,他們父子三個今年打柴也掙了不少銀錢,夠今年過個富裕年了!
可剛在市集買了肉,就聽到了別人說閑,說得那叫一個熱鬧。
雲貴本來就是個喜歡聽熱鬧的,這好不容易到鎮上聽回熱鬧,那是支著耳朵聽的認真得很!
這一仔細聽吧,他就拍大腿了,聽得更是來勁,生怕自己聽差了,還一連走了幾個堆,見人家說的都是一樣的熱鬧,這可就假不了了。
沒想到這熱鬧,說的還是他們鬆山村本村人的熱鬧!
雲貴穩不住,趕緊買了糯米,帶著兒子馬不停蹄的往村裏趕回來。
進村叫兒子把東西搬回家,自己就背著手到王獵戶家去了。
王獵戶家已經在熏臘肉了,成天燒著火的,大家夥沒事,都到他家圍著烤火擺閑的,這裏人多,最是好說熱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