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鼻煙壺(1 / 2)

來到滄州的第二天清晨,燕羽自己背個小包,出了酒店,而周鑫還在呼呼大睡,懶得叫醒他,燕羽隻能自己去轉轉了。

不過幸好定的酒店距離滄州古玩市場不是太遠,吃完早餐,當然,這次燕羽為了避免別人看怪物一樣的眼神,特意換了好幾個早餐攤位......悲哀啊。

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都一樣,隻要一開市,那熱鬧成度堪稱火爆了。

看那擁擠的人流,燕羽倒是沒奇怪,早已經習慣了,不過聽著各種叫賣聲倒是也別有一番風味。

人流太擠,燕羽能隨著人流往裏麵走去,當然也也不忘用異能掃描一下,知道稍微裏麵一些了,人流才不是那麼的擁擠,燕羽也有時間仔細看看攤位上的古玩。

燕羽蹲在眼前擺滿大煙槍和鼻煙壺的攤位麵前,對麵擺攤的一六十多歲的老頭,坐在小馬紮上麵抽著旱煙杆子,現在抽旱煙的可不多見。

至於為什麼在這停,當然是看到這個攤位竟然有一隻清朝的鼻煙內畫壺,漢人吸聞鼻煙始於明代。明末鼻煙進口甚少,僅廣東一地有人吸聞。康熙開放海禁,西方傳教士攜帶大量的鼻煙和盛裝鼻煙的玻璃瓶。吸鼻煙漸成風尚。西方諸國相率進貢鼻煙和玻璃製的鼻煙瓶,先是葡萄牙,接著是英、法等國。乾隆皇帝常以鼻煙賜賞王公大臣,如此上下沿習,漸漸地吸鼻煙成為社會時尚。

鼻煙壺是專門盛裝鼻煙用的,為了便於攜帶,一般大小如一包香煙。從存世遺物中,順治程榮章造的銅雕雲龍鼻煙壺二十餘件鼻煙壺,是最早的鼻煙壺。

康熙對西方工藝品情有獨鍾,他吸納了一批通曉玻璃煙壺製作和畫琺琅的西方人,於紫禁城內製作鼻煙壺。鼻煙壺藝術在乾隆一朝達到極盛。玩賞收藏鼻煙壺成風,盛入鼻煙的用途漸至其次。中國傳統藝術的全部技藝:繪畫、書法、燒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蕩匏、鑲金銀、嵌螺鈿、貼黃等等都用在了鼻煙壺上。乾隆時鼻煙壺成了鬥富顯示身份的東西。

至於鼻煙內畫壺,內畫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乾隆末年,一位地方上的小官吏進京辦事,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希望以正常途徑得到辦理。由於朝廷官員辦事效率低,也沒有進行賄賂,盡管等了很長時間,但他的事仍一拖再拖。

小官吏錢糧耗盡,無奈的寄宿在京城的一所寺廟裏,他嗜好鼻煙成癖,當玻璃鼻煙壺中的鼻煙用盡時,他便用煙簽去掏挖壺壁上粘有的鼻煙,在內壁上形成許多的劃痕,這個鼻煙壺讓一個有心機和尚看見,這和尚通過實驗,用竹簽烤彎削出尖頭,蘸上墨在透明的鼻煙壺的內壁上畫上圖畫,這種奇特的畫就誕生了。

最初的內畫鼻煙壺是內壁沒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壺,因為內壁光滑,不易附著墨和顏色,隻能畫一些簡單的畫麵和圖案,比如:蟈蟈白菜、龍、鳳和簡筆的山水、人物等,後來,藝人們用鐵砂和金剛砂加水在鼻煙壺的內麵來回的搖磨,這樣使鼻煙壺的內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細膩而不光滑,容易附著墨色,效果就象宣紙一樣,內畫鼻煙壺後來出現了一些比較精細的作品,再後來發展為詩書畫並茂藝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