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一巴掌給一甜棗(1 / 3)

一枚比保健品配方更震撼的“炸彈”,把校領導和從事這方麵研究的教授焦頭爛額。然而對整個活動而言,似乎隻是一個小插曲,他們正不知道該怎麼收場,台上台下的互動交流卻極為熱烈。

“章先生,我是z大物理係研究生陳思家,您與郭教授、沈教授合作發表以及**發表的五篇論我都看過,受益匪淺。正如您所知道的,國內在gmr效應(巨磁阻效應)方麵的研究相對滯後,甚至迄今為止仍沒有開設自旋電學方麵的課程。”

麻煩是領導的,而且與本係無關。

一個搞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生搶到話筒,迫不及待地說:“章先生,我知道gmr效應是指當鐵磁性材料和非磁性金屬層交替組合成的材料,在足夠強的磁場時電阻突然巨幅下降的現象。我想問下,gmr效應到底跟鐵磁材料磁滯回路之間有什麼關係?磁滯回路偏移了對稱心就會導致巨磁電阻效應嗎?”

專業問題章程非常樂於回答,走到台邊笑道:“確切地說巨磁電阻效應和材料的磁滯回線之間沒有直接聯係,但不能說沒有關係。因為磁滯回線可以反映出交換偏置場,而交換偏置場是gmr阻效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第二個問題我有點不太清楚,我想你說的‘磁滯回路偏移了’,應該是指交換偏置係統磁滯回線的偏移吧,這個隻是為了讓自旋閥出現平行和反行的狀態,便於觀察而已。和gmr效應沒有直接的關係。

至於機理。這兒一句兩句說不清楚。你可以把聯係方式留給我的助理,等回到實驗室後再給你寄一本郭教授、沈教授和港大幾位物理教授共同編撰的教材,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他和另外兩位國科學家在香港發現了巨磁阻效應,第二年在德國,他預言了傳導電流垂直通過磁性多層膜時cpp-gmr磁電阻效應的存在,並於同年被實驗證實,成為國際公認的開發cpp-gmr高密度磁讀出頭和自旋相關器件的物理依據。

在聖彼得堡大學交流時,他又發現了顆粒膜巨磁電阻。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四篇論“影響因”高得令人驚歎。據說引用次數已高達一萬多。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搞物理研究,尤其凝聚態物理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成就。

能得到偶像親自寄書的承諾,陳思家欣喜若狂,急忙深深鞠了一躬,手忙腳亂的把話題交給另一個同學,旋即擠到一邊去找他的助理。

“章先生,據我所知,您除了nb實驗室研究員之外,還有一個香港第十大富豪的身份。學術上有成就。商業上也非常成功,您能否給我們分享一下成功秘訣?”

這無疑是同學們最為好奇的問題。提問的話音剛落,禮堂裏就響一陣熱烈的掌聲。

“謝謝,謝謝。”

章程笑了笑,意味深長地說道:“這位同學,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必須糾正一個觀點。商業上非常成功這個觀點不太恰當,因為nb電氣是一家製造型企業,從事的是製造業而並非商業,如果我在nb電氣有職務的話,我更希望別人稱呼我企業家,而不是一個商人。

至於成功,我想每個人對成功都有一個標準或定義,可以說成功是相對的,不過我非常樂意與諸位分享我、nb電氣以及nb實驗室的成長曆程……”

章程娓娓而談,從15歲輟學賣煙,到特區和姐夫彙合共同創建nb電氣,再到遇到郭俊儒、沈心如、黃麗安、孫曉光、林薈嫻、魏華銘、謝靜雯和薑梅梅等誌同道合的同事,給眾人講了一個“堅持,改變未來”的故事。

“……合作精神非常重要,沒有如果合作精神,就不會有nb電氣和nb實驗室的今天。然而我發現國內科研人員的合作精確卻比較薄弱,存在不少人相輕、難以合作的現象,這與科學研究越來越成為集體創造的趨勢很不相稱。”

勵誌故事很吸引人,但章程更希望能通過這次演講和交流改變點什麼,他一邊環視著眾人,一邊循循善誘地說:“丁先生1976年獲得諾貝爾獎前,實驗參與找美誇克證據的研究人員還不是很多,可現在找頂誇克存在的證據,要有兩個以上的實驗組,總共800多人共同工作,一起做這篇大‘論’。

nb實驗室也一樣,比如我們技術應用學部醫療影像診斷技術研發項目,共有24個項目團隊,近400人共同工作。如果算上委托給係統工程實驗室和實驗心的課題,那項目總人數可能上千。

總之,未來的世界正在變成一個‘研究村’。而我國科技界論資排輩、隻願做‘雞頭’不願做‘風尾’的現象顯然與之極不適應。這裏有體製和機製的問題,同時也有科學傳統、科學道德等方麵的原因。”

都說打人不打臉,他卻沒有任何顧忌,一點麵都不給。

而他那發人深省的話音,以及一臉誠懇,絲毫不作偽的表情,又讓絕大數師生們恨不起來。因為在講“什麼是科學”時,他曾說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在瘋人院,你隻能說醫生是瘋!

換言之,如果z大真已墮落到無可救藥的程度,他絕不會說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