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房地產熱最早可以追溯到70年代。
當時,李先生、顧先生和包先生等商界巨子紛紛投資房地產領域,十大房地產公司先後公開上市,而來自日本、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等地的資金也蜂擁而入。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香港的房價和地價急劇上升。到1981年,香港已成為僅次於日本的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地區。
在商言商,他們不認為這有什麼不對。
他們怎麼想,怎麼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香港經濟出現問題,他們同樣會遭到巨大損失。
看著眾人麵麵相窺的樣子,章程接著說道:“為刺激日本經濟的發展,日本中央銀行采取了非常寬鬆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而美元貶值之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更加刺激了房價的上漲。
受房價驟漲的誘惑,許多日本人開始失去耐心。他們發現炒股票和炒房地產來錢更快,於是紛紛拿出銀行的積蓄進行投機。到1989年,日本房地產價格已飆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
國土麵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我記得到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一般工薪階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能買得起住宅的隻有億萬富翁和極少數大公司的高管。
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房地產價格隨即暴跌。到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麵崩潰,個人紛紛破產,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
各位都是地產界的前輩,應該非常清楚香港現在的樓市與日本當年何其相似,這個泡沫一旦破滅,事實上遲早會破滅,不僅諸位旗下公司的市值會大幅縮水。整個香港的經濟都會陷入漫長的衰退。而在沒有其它支柱產業的支撐下,這個蕭條和低迷的時間可能長達10年甚至20年。”
章程並非危言聳聽,李先生比誰都清楚,從84年到現在的十來年裏,香港房價年平均增長超過20%;尤其去年到今年,地產市場升值了80%,恒生指數翻了1.3倍。
中環、尖沙咀等中心區域每平方米房價高達十幾萬港元,一些黃金地段的寫字樓甚至到了每平方米近20萬港元的天價。受房價飛漲的刺激,香港的房地產投機迅速盛行,出現了一大批近乎瘋狂的“炒樓族”。
人們盲目地投資房地產。為了抓住機遇,許多人往往僅憑地產經紀人電話中的描述。就草草決定購買豪宅,前段時間竟出現買房前必須先花150萬港元買一個號的怪事。
這很不正常,對商人來說“不正常”就是風險。
nb係嗅到了危險,開始未雨綢繆的做準備。同時他們所做的準備,是基於整個東南亞經濟考慮,並不涉及房產,事實上他們在香港乃至全世界也並沒有多少房產投資。
黃和係與他們不同,在香港擁有幾百億港元的樓盤和地皮,不是想脫手就能脫手的,並且真要是那麼做的,真要是把風險全轉嫁給市民,必然會引發嚴重的道德危機。
想到每況日下的日本樓市,李先生倒吸了一口涼氣,沉默了好一會兒才低聲道:“章先生,也許情況沒你想得那麼糟糕,至少就目前而言,香港經濟的發展勢頭還非常強勁。”
國內經濟飛速發展,尤其在李總理成功地控製住通貨膨脹,使得過熱的經濟軟著陸之後,像是給香港打了一針興奮劑。中央政府的一係列承諾,也給了港人足夠的信心。
樓市漲得是有點過分,但股市同樣一片大好。
顧先生認為章程可能有些小題大做了,不禁笑道:“章程,nb電氣能發展的這麼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你們一直居安思危。但經濟不是技術,還是要看大環境。”
“是啊,章先生,現在形勢那麼好,買什麼什麼賺,想不發達都不行啊!”
章程不想給外界留下對香港回歸後沒有信心的印象,聳了聳肩,一臉輕鬆地笑道:“也許我真杞人憂天了,各位前輩,就當我什麼都沒說過。”
從商幾十年,經曆過那麼多大風大浪,如果一點危機意識都沒有,哪來現在的黃和係。
李先生搖搖頭,一臉嚴肅地說:“章先生,感謝你給我們提了個醒,你說的那些就算現在不會發生,將來同樣會發生,所以我們的眼光要放長遠點,不能光盯著香港。”
一位大亨突然笑問道:“李先生,這麼說新界那塊地皮你不打算跟我爭了?”
“不爭了,在內地投資了那麼多項目,就算想跟你爭也沒那個資金啊。”
不出章程所料,除了李先生和這些年在香港就沒有進一步擴張的顧先生,以及這些年一直專注於資助教育的邵先生之外,其他幾位大亨對香港地產市場非常看好。
該說得都說了,能不能聽進去是你們的事。見時間差不多了,章程幹脆起身向眾人再次致歉,趕到中大體育場參加晚宴前的最後一次排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