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官們可都是靠著入股拿分紅的,而出海貿易公司是按交稅的方式給戶部上繳銀子,居然能讓庫銀翻倍這麼多,看清賬本上的數額後,朝臣們都不敢想象這整個大清一年下來到底賺來多少,簡直就是驚人的數字。
康熙見他們都被鎮住,心裏暗爽到,如今國庫庫銀豐盈起來,最高興的當屬他這個當皇帝的,如今銀子多起來,不僅大清百姓的日子都能好過些,他想要修建行宮或是旁的工程,都不過是小事。此番弘暉就提出,修鐵路工程量如此大,不如以雇傭民力的方式來當勞力,這樣百姓不僅不會怨聲載道,反而為此歡喜。
若是有官府出資來雇傭民力,那來做苦力的百姓們就能獲得一份工錢,不僅不會耽誤農事,反而還為家中增添了開支,自然是歡喜的,而對於如今的康熙而言,這筆雇傭所需的銀子已經算不得什麼,很輕鬆就應下。
這下原本還出言反對的朝官們頓時啞口無言,如今國庫豐盈,皇上想要折騰也不會出事,於百姓而言同樣是好事,甚至等著鐵路開通後,不管是對蒙古草原,還是那虎視眈眈的沙俄,都是能起到震懾作用,他們實在找不到其他理由來反對。
而與這些朝臣相比,那些居於京中的蒙古貴親們得知這個消息後則是欣喜不已,他們先前也從未聽到過風聲,沒想到居然還有這樣的好事,草原離京城屬實有些遠,而且草原苦寒,若是真等鐵路安排上,那對他們蒙古一族而言可是大有裨益,一時之間雍王府空前熱鬧起來,那些京中原本無所事事整日逗貓遛狗的蒙古貴親們,紛紛找上弘暉,想要為自己的部族謀利。
蒙古各族的族人基本上都住在草原上,而這些住在京師的,多是蒙古親王的子弟,他們能被留在京中,自然是康熙特地給出的恩典,康熙不僅給他們賜下舒適的大宅子,甚至還將皇室宗女嫁給他們以維係滿蒙兩族的關係,但這種恩典其實也是一種防範,故而這京中的蒙古貴人們平日都很老實,除了吃喝玩樂外,都離那些皇子阿哥們遠遠的,生怕犯了皇上的忌諱,如今紛紛找上雍王府,已算是難得的場景。
實在是良機難尋,皇上如今恩準弘暉阿哥從京師修鐵路到草原,若是不把握住這次機會,誰知道下一次要等到什麼時候?
草原的範圍實在是太大了,而這京中的蒙古貴人們也不盡是同一族,他們都希望弘暉能將這鐵路修建得離自己部落所在的地盤更近些,這樣將來對部族的發展肯定是大有好處。
而弘暉這次才算是將草原上的各方勢力都見了一遍,原來如今的大清蒙古還分內屬蒙古和外藩蒙古,這內屬蒙古包括八旗察哈爾、科布多等地,而各旗的官員都是由朝廷任命治理,和內地的州、縣相比並無什麼差異,但是外藩蒙古就不同了。
外藩蒙古的自治權更大,他們的各旗是由當地的劄薩克世襲管理,對於朝廷而言,他們屬於藩部,主要事宜都是由理藩院來統管。弘暉摸清這些關係後,看向這外藩蒙古的眼神頗具深意,若論其親疏關係來,自然是內屬蒙古與如今的滿清更近親,而且此番他們也是想要以此來與弘暉阿哥說情,可惜這次不管誰說情都不頂用。
弘暉已經知道康熙的打算,康熙修這鐵路目的可不在於為了發展草原各部,而是想要能快速調兵駐紮在北方、西北的邊疆一帶,故而這鐵路都是盡量往遠了修,卻暫時不會在內屬蒙古那裏弄出太多的支路來。
而對於外藩蒙古,弘暉不過是在腦海裏轉過幾個念頭就作罷,他們如今可是打算將西伯利亞那一大塊都收回來,又怎麼會讓外蒙有機會再分出去,等著鐵路開通後,從京師往蒙古草原上來返就方便多了,到時候聯係更緊密,不會再給沙俄有機可趁。
而興衝衝奔赴雍王府的蒙古各族族人雖然沒得到自己想要的答複,但是弘暉阿哥也承諾他們了,眼下要緊的是戰事,等日後將朝廷要緊的差事辦好後,自然會有機會將鐵路修建到各部族,到時候不管是滿漢,還是蒙族,都能親如一家,他們聽了這話才心滿意足離開。
而弘暉在送走這批人後,就開始將修建鐵路的事情安排上日程,首先要做的便是招募勞力,朝廷同意出資,那招募勞力就並不難,弘暉的打算是就地在沿路附近的省份招募,從京師到外藩草原相隔甚遠,期間不僅跨越幾個省份,甚至還會經過草原上的數個部族,若是事先安排好線路,然後雇傭當地的勞力來開工修建,從效率上而言會更快,隻不過這樣一來,管理壓力就發展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