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僅僅具備客觀和主觀條件還不足以發生一種社會現象,它還要有偶然因素充當催化劑的作用。一衣帶水的日本恰恰起了這方麵的作用。20世紀開始後,日本研究社會主義理論的團體和政黨不斷增多,如1901年成立的社會主義協會,1902年成立的社會民主黨,1903年組成的平民社,1906年創建的日本社會黨等。與此同時,馬克思的不少著作也譯成了日文。社會主義思潮在日本思想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股洪流。正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不僅受到了這股思潮的影響,而且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和日本的社會主義者交朋友,談心得體會,並自組了社會主義研究會。日本社會黨的集會,也邀請中國留學生參加。章太炎甚至還和日本的社會主義者組成了“亞洲和親會”,主張中日兩國革命互相支持。至於留日學生介紹日本研究社會主義的雜誌、論文、書籍、集會演說就更司空見慣了。
總起來講,如果說歐美興起的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資產階級為建立美好社會向西方探求真理的迫切願望,為辛亥革命時期社會主義思潮的突起,提供了客觀與主觀條件,那麼社會主義理論在日本的廣泛傳播就架起了一道西方社會主義湧向中國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20世紀初年的中國有很多報刊去介紹社會主義學說。
但是,同認識任何事物一樣,人們對一種新的理論的認識也要經過一個由表及裏、由此及彼的逐步深化的過程。再加上國內和國外政治狀況、社會習俗的差異,每個人的社會地位、政治態度、學識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麵的不同,即使對同一種理論的介紹和研究,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甚至針鋒相對的解釋。特別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共產主義運動中占統治地位的是第二國際的修正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派別,科學社會主義者處於少數地位。這種狀況使日本的社會主義陣營中也是無政府主義和修正主義理論占上風。依日本的社會主義為主要依據向中國介紹這種理論的人們,當然也受到了這種影響,同時又加上他們自己的理解和發揮,就使辛亥革命時期的社會主義思潮中出現了名目繁多的思想流派,有改良派的社會主義,有革命派的社會主義,有無政府主義派的社會主義,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則不占主導地位。這和工人階級還處於自在階段和中國特定的政治、經濟、思想特點是完全一致的。不成熟的理論是和不成熟的社會土壤相輔相成的。
二、改良派的社會主義
資產階級改良派對社會主義理論的介紹和研究早於資產階級革命派。梁啟超在20世紀開始後既多次介紹馬克思及其學說,又以精通社會主義理論自翊,甚至斥革命派的社會主義宣傳是“吠影吠聲”,“未識社會主義之為何物也”。然而,綜合考察梁啟超為代表的改良派對社會主義的研究,可以發現他們對社會主義的態度經曆了一個由提倡到反對的過程,他們所宣傳的社會主義深深打上了從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立場來改造加工過的印記。這種社會主義有明顯的三個特點。
但是,僅僅具備客觀和主觀條件還不足以發生一種社會現象,它還要有偶然因素充當催化劑的作用。一衣帶水的日本恰恰起了這方麵的作用。20世紀開始後,日本研究社會主義理論的團體和政黨不斷增多,如1901年成立的社會主義協會,1902年成立的社會民主黨,1903年組成的平民社,1906年創建的日本社會黨等。與此同時,馬克思的不少著作也譯成了日文。社會主義思潮在日本思想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一股洪流。正在日本留學的中國學生不僅受到了這股思潮的影響,而且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和日本的社會主義者交朋友,談心得體會,並自組了社會主義研究會。日本社會黨的集會,也邀請中國留學生參加。章太炎甚至還和日本的社會主義者組成了“亞洲和親會”,主張中日兩國革命互相支持。至於留日學生介紹日本研究社會主義的雜誌、論文、書籍、集會演說就更司空見慣了。
總起來講,如果說歐美興起的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資產階級為建立美好社會向西方探求真理的迫切願望,為辛亥革命時期社會主義思潮的突起,提供了客觀與主觀條件,那麼社會主義理論在日本的廣泛傳播就架起了一道西方社會主義湧向中國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20世紀初年的中國有很多報刊去介紹社會主義學說。
但是,同認識任何事物一樣,人們對一種新的理論的認識也要經過一個由表及裏、由此及彼的逐步深化的過程。再加上國內和國外政治狀況、社會習俗的差異,每個人的社會地位、政治態度、學識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麵的不同,即使對同一種理論的介紹和研究,也會產生各種各樣甚至針鋒相對的解釋。特別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共產主義運動中占統治地位的是第二國際的修正主義和無政府主義派別,科學社會主義者處於少數地位。這種狀況使日本的社會主義陣營中也是無政府主義和修正主義理論占上風。依日本的社會主義為主要依據向中國介紹這種理論的人們,當然也受到了這種影響,同時又加上他們自己的理解和發揮,就使辛亥革命時期的社會主義思潮中出現了名目繁多的思想流派,有改良派的社會主義,有革命派的社會主義,有無政府主義派的社會主義,馬克思的科學社會主義則不占主導地位。這和工人階級還處於自在階段和中國特定的政治、經濟、思想特點是完全一致的。不成熟的理論是和不成熟的社會土壤相輔相成的。
二、改良派的社會主義
資產階級改良派對社會主義理論的介紹和研究早於資產階級革命派。梁啟超在20世紀開始後既多次介紹馬克思及其學說,又以精通社會主義理論自翊,甚至斥革命派的社會主義宣傳是“吠影吠聲”,“未識社會主義之為何物也”。然而,綜合考察梁啟超為代表的改良派對社會主義的研究,可以發現他們對社會主義的態度經曆了一個由提倡到反對的過程,他們所宣傳的社會主義深深打上了從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立場來改造加工過的印記。這種社會主義有明顯的三個特點。
第一,改良派的社會主義以社會改良主義為歸宿。
改良派把社會主義首先看作一種宗教迷信。從宗教的角度出發,他們認為社會主義“實基督教平等博愛之教義”,即一為人人自由,“國家不得以威力壓迫之”;二為平等,“人對於神為同等之子孫,四海皆同胞也”;三為博愛,普天下“一視同仁”。此三者,“誠得社會主義之神髓矣”。這完全把社會主義披上一層神的外衣,變為一種普度眾生的推恩行善主義。
值得研究的是,梁啟超等改良派既然讚同的並非真正的社會主義,那麼他們為什麼還要扯起社會主義大旗呢?
考其原因有二:一是社會主義者所揭露的資本主義社會所存在的尖銳問題引起了改良派的關注,他們感到社會革命遲早要在世界上發生。
二是社會主義理論特別是社會改良主義的某些政治主張在梁啟超等人看來與他們有相近之處。
他們宣傳社會主義還有一個極為特殊的原因,就是為了反對革命派在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鼓吹的社會革命,這就構成了改良派社會主義的第二個特點:即和反對進行社會革命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