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這是最好的時代(1 / 2)

5月28日,林孝智起了一個大早,昨天下班之前王家安讓他今天早點趕到公司,《茅山道士鬥僵屍》的演員海選已經結束,新亞本來就那麼點人,電影一旦開拍之後,幾乎整個公司都要圍著一部電影轉。

“爸,早啊……”

“老爺子,今天是禮拜六,怎麼起這麼早……”

“大哥,早……”

“福爺爺早,也幫我準備一份早餐,跟往常一樣吧!”

拿著幾份剛送來的報紙,林孝智一手擺弄著領口的領帶結。對於穿習慣了寬鬆跟休閑服飾的他而言,穿西服是一種折磨。走到一樓餐廳的時候,才發現除了回家探親的大嫂跟今天放假還沒起床的老三母子外,家裏所有人都已經坐在了餐桌前。

“嗯!”

林建年看了他一眼,點了點頭。最近他這個不安分的二兒子似乎終於懂事了,已經老實的堅持了幾****八晚五的上班日子,倒是令他老懷甚慰。不管以後他能堅持多久,至少從目前來看,這勢頭是好的。

“……爸,從九叔公那裏弄到了一筆貸款之後,銀行的狀況已經大為好轉了。我已經聯係了幾家報社,將在最近對銀行進行一係列的宣傳報道,重塑我們九龍銀行在市民心中的形象,回擊那些不斷抨擊我們,說我們林家已經沒錢的人。”

林建年喜歡在吃飯時跟老爺子交流生意上的一些事兒,這些林孝智最近已經領教了,他中午很少在家裏用餐,早晨跟晚上倒是經常聽到老爺子跟老爸在交流工作上的事情,大哥偶爾也參與插嘴討論幾句,似乎兩位老人在用這種方法,不斷培養他們眼中的繼承人。

今天跟往常一樣,他下來的時候,很有家長之風的老爺子、老爸兩人正坐在上下位,在那裏邊用早餐邊交流

“孫少爺,你也早啊。怎麼今天還要去公司?”福伯招來一個傭人,吩咐按照以前的標準,給他弄一份早餐後,笑著問道。

挨著林孝義坐下,他把報紙往桌子上一扔,拉開板凳坐了下來,“公司有點事,似乎要拍新電影了,最近這幾天比較忙,我倒是無所謂,反正休息了也沒事做!”

“……爺爺,這兩天銀行那邊有幾家老客戶重新跟我們申請貸款。不過有鑒於去年他們在股災中的糟糕財政表現,我認為繼續向他們提供貸款是有一定風險的,所以我並不讚同這個時候向他們提供貸款。而且,這幾家老客戶要求的貸款額度不小,時間也比較長!”

跟林孝智點個頭算是打了招呼之後,大哥林孝義也加入了幾個人的交談中。

“哪幾家老客戶?他們要多少貸款,幾年?”

“新界有兩家魚丸罐頭廠的陸鬆商貿要300萬貸款,但要用三年,他們的準備在福建擴建一座工廠開辟內地市場;永安百貨要540萬貸款,要用四年,他們準備在九龍增加一家百貨店……”

“時間是有些長了,不過也別急著回絕,現在外麵很多人都在等著看我們的表現……”

三人的交談林孝智插不上嘴兒,隻能無聊地在一旁翻著報紙。

可一連翻開幾份報紙,都沒有什麼引人眼睛一亮的新聞,他都是隨便掃幾眼。直到看到最後一份《東方日報》時,他才終於在娛樂版看到一條令他眼睛一亮的新聞,“沉寂一年,一年來一直傳聞與徐可矛盾激化的吳語森將籌拍新電影,有消息稱吳語森的這部新電影名為《喋血雙雄》,本報已向徐可工作室致電詢問開拍日期,暫未得到徐可工作室方麵任何回複,有知情者透漏,徐可曾在年初令吳語森寫檢討並與公司會議上朗讀遭吳拒絕,昔日黃金搭檔如今矛盾再遭激化,徐可恐不會掏錢買單《喋血雙雄》!”

《喋血雙雄》要開拍了?

林孝智精神一震,徐可跟吳語森兩人都是華語電影界最頂級的大導演,都說娛樂圈裏無秘密,他們兩人那邊矛盾,擱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裏,早在網絡上被傳遍了。

70年代的香港,最紅的導演要數張徹、楚原、羅衛三人,三人中又以張徹最火、拍攝的電影也是最多。他的影片淩厲、肅殺,對後輩影響極大,門下也是高徒輩出,王羽、薑大衛、李修賢、郭追、狄龍、陳觀泰各成其名,而同樣出自張徹門下的吳語森在當時卻是一直鬱鬱不得誌,直到他轉投嘉禾門下,這才靠《發錢寒》、《錢作怪》兩部電影一炮而紅。

1980年,三個年輕人找到了朋友吳語森,要他幫忙執導他們電影公司改組後的創業作。素來重義氣的吳語森自然難卻盛情,但礙於與嘉禾有約在身,隻好化名“吳尚飛”偷偷為該公司拍了兩部電影———這兩部電影正是接連打破了香港當年票房紀錄的《摩登天師》跟《滑稽時代》,那個公司就是引領80年代港片潮流的“新藝城”,而那三個年輕人便是後來鼎鼎大名的麥加、石天、黃白鳴。

兩部電影為新藝城帶來了高達一千多萬的純收益,為新藝城淘到第一桶金,也為吳語森日後的輝煌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麵對新藝城的誠意相邀,他卻因嘉禾的合約未到期而不能加盟。看到新藝城為難覓導演苦惱不已,吳語森突然想起了自己一直很欣賞的老朋友徐可,於是向麥加提議起用這位當時已拍了三部賠本賺吆喝片的新浪潮導演。盡管將信將疑,但麥加等人最終還是采納了吳語森的意見,結果徐可為新藝城執導的首部摩登喜劇片《鬼馬智多星》竟出人意料地叫好又叫座,更令他得到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徐可的電影事業從此柳暗花明、扶搖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