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一句玩笑的話,卻不想一語中的。幾年後香港真的出現了拍攝成本過億的電影,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紅色警戒》創造了令人震驚的五千萬港幣的票房,難免被人拿來作比較,其中比較最多的莫過於跟《賭聖》還有《忍者龜》這兩部電影。
《賭聖》拍攝成本僅有千萬港幣,在香港上映之後票房雖然不及《紅色警戒》,但卻大賺了一筆。且作為香港首部票房過四千萬的電影,自有眾多的擁簇。與之相比,《紅色警戒》雖然票房比它高出了幾百萬,單弱根據新亞對外放出的五千萬投資來看,它至今還未收回成本,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虧錢電影,也難免有人要說幾句。好在兩部電影都是新亞投資,因此無論劉鎮韋還是、周星池、吳孟達、葉子楣等主演也都不亂說話,有些媒體想要趁機看到新亞‘內亂’卻不可能。
與《忍者龜》作比較就更不用說了,嘉禾作為香港電影界的老牌霸主,盡管前幾年被新藝城死死壓住,89、90兩年在香港更是堪稱無所作為。但隨著其‘西片戰略’的成功,《忍者龜》先北美再歐洲,隨著歐美上映之後才攜超過一億美元的票房殺回香港上映,此時新藝城三巨頭還在內鬥不止,林孝智收購德寶之後已經取代了新藝城跟金公主成為嘉禾頭號勁敵,他親自掌機拍攝的《紅色警戒》難免被人拿來跟《忍者龜》作比較,甚至《東方日報》還為此親自列出了一份類比數據。
“《忍者龜》在北美創造了九千多萬美元的票房,如今登陸歐洲之後,也在英法意三國獲得追捧,票房已破一億美元,扣除掉投資跟花費,嘉禾大賺一筆已成定局。隻可惜《忍者龜》在港台地區受冷,登陸香港上映首周票房約莫800多萬港幣,第二周便銳減不到400萬,台灣那邊也是一樣,上映半個月來票房勉強破一千五百台幣。盡管邀請了程龍、洪金寶、元彪三兄弟為《忍者龜》配音,但港台觀眾顯然並不如歐美觀眾一樣,對一部非真實版的動畫電影那麼感興趣……”
“與之相比,《紅色警戒》僅在香港上映四十多天票房便超過了五千萬港幣,在台灣這部電影同樣受到台灣影迷的狂熱追捧,隻用去了跟香港幾乎相仿的時間,便斬獲了超過八千七百萬台幣的票房,僅比才剛下畫的《虎膽龍威2》8931萬(約2880萬港幣)稍稍遜色,暫居台灣90年度票房排行榜第二名。而且台灣那邊尚未有下畫這部電影的意思,據台灣媒體稱有學者高層透露,《紅色警戒》或將可能於台灣放映逾兩月,這是完全不差於美國進口大片的待遇……據說新亞這部電影《紅色警戒》業已安排好了歐洲上映事宜,相信以其不差於歐美電影的質量,必將在歐洲有所作為,也許超越了《殺手裏昂》保持的港片票房紀錄也說不定……”
《忍者龜》在港台票房撲街了,這是個不爭的事實。最初剛傳出了林孝智收購德寶的風聲時,為了給這個野心勃勃的小輩一個‘教訓’,好讓他知道香港電影業的真正霸主是誰,鄒玟懷便下令盡快為《忍者龜》重新配音、填詞,準備拿這部縱橫歐美、風光無限的電影,在《紅色警戒》上映時狠狠給它一記迎頭棒。
隨後製作跟宣傳耽擱了一些時間,等到嘉禾弄完準備上映之時。《紅色警戒》已經靠著鋪天蓋地的宣傳跟曝光,前兩周風頭無兩票房一躍超過三千萬港幣。眼看著大敵正是風光,心裏不是味道的嘉禾旋即便立刻給予了《忍者龜》全渠道推廣並上映,欲借敵人勢弱阻他一把。
誰也沒想到香港人推崇港式孤膽英雄,對《忍者龜》這部由美國導演、美國團隊拍出來的濃重美國式英雄片並不感冒,首周不知情的香港觀眾還會因為被宣傳誤導買票進入影院觀影,結果創造了單周八百多萬的票房。誰知道到了第二周之後,電影票房便直線跳水,兩周之後在香港單日票房甚至還不到三十萬港幣,嘉禾為其‘全盤西化’、‘請歐美導演跟團隊拍符合歐美人口味的電影’戰略,令其在自己的老家跌了一個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