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小說封麵,意外的沒有看到尋常小說常見的所謂‘名家推薦’跟‘導言’之類的篇幅,這本《生化危機》小說的首頁僅有書名跟簡單的一些創作者名錄,除此之外就是這麼一篇類似於簡介跟文章引言差不多的東西。
然而,正是這一段簡短的介紹,讓許飛心中的好奇心越發高漲起來,“希特勒跟他的第三帝國?”
作為挑起了第一次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盡管在二戰後德國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徹底削弱,但經曆了短暫的幾十年奮鬥之後,德國重新靠著吃苦耐勞跟頑強拚搏,重新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中,放眼整個世界尤其是在二戰之後信仰缺失的一些國家裏,對於德國或者說是傳統日耳曼式奮鬥精神的崇拜,與日俱增。
此時二戰才剛結束半個世紀,一些關於二戰時期的傳說跟故事還在全世界廣為流傳之中,其中在全世界範圍內影響力最廣的莫過於第三帝國的‘納粹消失的黃金之謎’、‘希特勒死亡之謎’、‘隆美爾藏寶之謎’、‘第三帝國神秘科技與飛碟之謎’等等傳說。許飛上學時期也曾經十分癡迷一些有關於第三帝國的神秘傳說,甚至傳說中還買了幾本‘同德書報社’出版的《二戰未解之謎》、《第三帝國未解之謎》之類的書籍。所說這小說一開始便扔出的似有似無的懸念,可以說是一下子就抓住了他的心。
再放下翻去,很快到了目錄頁。
“第一章:危機襲來、第二章:失憶的人、第三章:傭兵小隊、第四章:潛入蜂巢、第五章:火焰女皇、第六章:死亡陷阱、第七章:地獄降臨、第八章:凶獸來襲、第九章:罪魁禍首、第十章:生死激戰、第十一章:逃出生天、第十二章:驚天之變……”
被勾起了興趣,許飛也顧不得在車上看書傷眼睛了,直到巴士司機提醒他到站時,翻書速度很快的他已經一口氣看完了前三章,同時也對這本小說有了一個更深的認知了。
在顛簸的車上看書顯然不是什麼愜意的事情,下了車之後,揉著酸澀的眼睛,腦袋也稍稍有些暈眩的感覺傳來,然而許飛卻隻是在太陽穴上揉了揉,便焦急地向著公司一路小跑趕過去。
“這書太棒了,這創意太妙了。位於地下近百米之下步步殺機的基地--‘蜂巢’,一種在‘黑死病毒’基礎上研究開發出來的名為‘Tyrant(暴君)’的擁有令‘死屍複生’魔力的危險病毒,失憶的男女主角跟視生命如草芥的強大雇傭兵,以及隱藏在這一切背後的那個處處透露出跟早就敗亡的第三帝國之間有著聯係的強大神秘集團--保護傘……能想出這個創意跟構思來的人簡直就是個天才……不,他就是個天才……”
太讓人激動到興奮地忘乎所以了,許飛甚至有種無法控製自己身體的感覺,他太喜歡《生化危機》中的設定跟創意性了,那種有別於香港傳統武俠小說跟科幻小說之外的新奇創意,隻用去了短短三萬多字的篇幅,就徹底抓住了他的心。結果,從巴士車上下來之後,腦袋裏已經完全隻惦記著接下來的小說情節的他,甚至連自己午飯都還沒吃這事都給忘記了,徑直往公司走去,恨不得趕緊把這本小說看完。
香港沒有合格的科幻小說,其實不止香港,就是放眼整個中國,包括大陸跟港澳台地區都是一樣,受到教育普及度、製度跟作者本身的想象力束縛,華人很難寫出真正體係嚴謹、科學的科幻小說來。比如在香港,放眼華人世界倪狂是當之無愧的科幻巨匠,無數人讚揚他寫出了經典的科幻小說《衛斯理係列》。
然而,有幾人知道當年倪狂的《地心洪爐》在《明報》上連載時,有這麼一段描述:“衛斯理從飛機上掉下南極,饑寒交迫,見一隻白熊跑來,便把它殺了,剝皮取暖,吃肉充饑。”讀者來信指出問題:“北極有白熊,南極沒有白熊,南極隻有企鵝!”
從來不理讀者來信的倪狂對於讀者指出的問題理也不理,直到《地心洪爐》出版成冊時依舊沒有改正。高傲的文人態度惹惱了他的讀者,結果那人每天寄他一封信,越寫越長,分析他態度不嚴謹、書中錯誤百出、常識缺乏嚴重,對讀者不負責任、誤導,要他解釋,否則再寫下去就是厚顏無恥。
最終倪狂被惹惱了,特別跟《明報》要了一個能寫兩三百字篇幅的專欄,卻故意用放大字體,隻回答三句:“XX先生:一、南極沒有白熊;二、世上也沒有衛斯理。不想看請自便,別故意找茬!”這第三句話《明報》編輯認為挑釁的口氣太重,直接通知了老板金庸,被他做主刪去,結果最終登報的隻有前兩句,依舊在香港引起了一段時間的倒倪風波,搞得倪狂狼狽不堪。
最終還惹出了金庸站出來替他說話,“原來南極是有白熊的,現在沒有,因為給衛斯理殺掉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