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大陸一步一步追趕上了自己,而自己就隻勉強保住了一個金融之都,逐漸淪落為一個純粹的消費旅遊城市,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腦殘香港新生代以為自己是被大陸吸幹了血,結果肥了大陸苦了自己,開始叫囂著獨/立,肆無忌憚的攻擊跟抹黑大陸。
問題真出在大陸身上嗎?
不,完全不是,要說大陸需要對香港的沒落負一定責任這是肯定的。但究其根本,實際上還是香港人自己腦殘、作死,上了一手經典地花樣作死,把自己最終給玩死了。
大陸擁有近千萬平方公裏的領土,有著十幾億規模的人口跟一個巨大的市場。又在一代領導人的高瞻遠矚下走上了正確的改革道路,可以說利用廉價的勞動力跟澎湃發展壯大的市場跟購買力,自九十年代大陸經濟開始飛躍式發展後,源源不斷的資金跟注意力都被從香港、東南亞乃至全亞洲吸引到了自己那裏去。這也是緣何昔日牛BXX的亞洲四小龍、四小虎自八、九十年代開始經濟陷入頹勢的一個原因。
其他國家跟地區且不提,大陸決策層其實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一直想要把香港納入自己的珠三角經濟體內,利用香港的資本優勢、結合珠三角工業區的人力成本跟資源,形成一個很好的互補。
早在深圳特區規劃之前,其實這座城市就是被當作未來回歸後香港的‘互補城市’。九十年代回歸前後大陸又向香港提出了‘深圳與香港行政上獨立、經濟上全麵合作’的類似港深合並的提議。可惜港人瞧不起窮酸樣的深圳跟大陸,還有人叫囂著提防大陸吸血,根本沒有響應者。
後來新世紀後,在鄧公之後又有兩位一號首長親自為這件事牽頭,依舊屢屢遭遇港人冷態度,結果直到林孝智重生之前,香港都隻能被排除在大陸經濟體之外,看似獨、立好爽,結果除了能吃吃大陸遊客旅遊跟購物帶來的經濟外,大陸發展紅利它根本就吃不到半點。
腦袋裏一瞬間轉過了無數的念頭,林孝智強行安撫下躁動不安的心海,靜靜地坐在一旁聽大哥暢談‘環珠三角大經濟區規劃方案’。
“……香港地狹人稠,在五六十年代地價跟生產成本還相對較低的時候,我們曾一度擁有全世界為之矚目的塑膠化工跟輕電子產業。但隨著地價的猛漲所帶來的生產成本增加,如今的香港製造業已經基本看不到,不是轉向東南亞就是在大陸開設工廠了。大陸雖然如今經濟上略有欠缺,但在資源、人力、成本上跟香港都有著很好的互補。所以,如果可以,我們希望大陸能在這一方麵給予香港一些政策扶持。”
鄧公聽完臉上表情不變,雖然對於林孝義所說的前景十分心動,因為他跟一些同誌之前也有這種意向。但到底曾經是這個國家的最高領袖,所在的位置不同,讓他更清楚這‘合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困難。
且不提香港那邊多少人因為********的不同對大陸十分警惕,稍稍一點好意詢問,都有可能引起對方猜疑,因為是大陸準備吸幹香港的血。而且,就算是在大陸這邊想要施行也是困難重重。當初他設立沿海經濟特區時,已經被不少老同誌批評‘經濟特區’將成為資本主義腐化社會主義的橋頭堡。現在又有了前幾年的西方和平/演變跟蘇聯解體的餘波,就算是他提出來恐怕都要引起高層的一番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