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哥化妝後飾演男主角之父,惡人臉曾江飾演殺手組織的大boss,霸王花胡慧中身手不比童鈴差,讓她來演女一號也不錯。既然劉德華這個帥哥沒辦法接戲,男一號就交給劉青雲這個老戲骨來演好了,他的形象……嗯,不化妝也更符合劇本中那種找不到存在感,女朋友被好友偷著幹的吊死!”
把文件袋中,祝芝山弄好的演員簽約合同拿來草草看完,林孝智滿意地點點頭,他要的主要演員基本上都請到了,換言之這部電影隨時都能選擇開機。
新劇選擇《刺客聯盟》這個劇本,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一來之前自己之前拍攝的大多是動作片,新劇突然拍一部槍戰題材的動作片並不顯得多突兀。而且槍戰動作片一直都是熱門題材,觀眾多、基礎好,隻要演員演技不差、劇本沒什麼大硬傷一般都能賺錢。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林孝智感覺到了這兩年香港電影市場的浮躁,所以才決定了拍攝一部題材更新穎的槍戰動作片,來教教香港的電影人如何拍電影。
這倒不是他太自大了,實際上林孝智也是被逼無奈。
一開始他也沒有注意到香港電影產業現在的問題那麼嚴重,還是前不久新婚度蜜月的時候,不用上班的他無聊在家翻看了幾份寰亞新成立才剛半年多的市場部收集的香港電影產業報告,才知道過去兩三年裏,香港每年出產的動作片尤其是槍戰類的動作片都有一兩百部,幾乎快占到整個香港電影產業一年總拍片數額的一半了。
這絕對不是個健康的數據,因為電影類型非常之廣泛。槍戰動作片還隻是動作片中的一個分類而已,除此外還有武俠、靈異、科幻、曆史、神話、玄幻奇幻等等,能夠拍攝的題材實在是太多了。
香港作為世界第二大的輸出商業電影的基地,這幾年來卻出現了一大堆的導演、投資者紮堆拍攝槍戰片,而且其中大量模仿大導演吳宇森所擅長的英雄片類型,把這位香港最擅長拍攝槍戰動作片的導演擠到自己的電影公司險些揭不開鍋,這不可謂不諷刺。
若是這些人這能用心去拍電影也就罷了,可是一部最注重劇情跟場麵的槍戰片,你丫隨便找人寫個神似別人的劇本也就罷了,偏偏還隻願意投資個幾百萬算哪門子的投資。幾百萬整出來的槍戰動作片別說觀眾眼光太高了,這點錢連個演技好點的明星都請不到,更別說去升級電影場麵了,最終的後果隻能是一次又一次的讓掏錢進入影院觀影的觀眾們破口大罵爛片、上當,久而久之非得給他們毀了港片這塊招牌。
造成現在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一方麵是因為這幾年眼看著香港電影暴利,台灣快錢、日韓以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快錢紛紛流進香港電影產業,想要分一口湯喝;一方麵則是本地的黑社會勢力擔心香港回歸後會被大陸政府清/洗,所以加快利用各種渠道洗錢,或準備狠撈一把走人,暴利的電影產業不幸被這些不受法律約束的暴徒入侵,而他們所帶來的除了源源不斷的黑金外就是不遵守產業規則。
當然,這兩條其實都不是香港電影產業亂象叢生的根本,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香港電影產業擴張太快,靠著一個隻有約六百萬人口的城市,卻養出了一個擁有十幾萬從業人員的娛樂行業,狹小的本地市場根本養活不了這麼多人。本來有著台灣跟東南亞的外埠市場還能吃飽,奈何這幾年外埠市場紛紛搞起來的地方保護,大肆擠壓港片的生存空間。
而開發新的外埠市場難度又非常大,於是乎香港就出現了奇怪的一幕,外埠市場開發最好的寰亞成為了香港電影產業的龍頭,嘉禾則靠手握日本市場加上《忍者龜》暫時在歐美風光無限。金公主曾經沒落但依舊在東南亞跟台灣有不小的影響力,新崛起的巨頭永盛在大肆鯨吞本埠跟台灣外埠,並伺機向東南亞輸出影響力。而除去他們四家外,其餘的上百家香港電影公司跟幾萬名電影從業人員則隻能在四巨頭吃剩下的本埠市場半死不活的折騰著,需要更多營養跟利潤的他們根本不在乎整個產業的好壞,他們隻需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