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豐美說幹就幹,當即馬不停蹄地到大梨樹周邊的村鎮搞調研,挨家挨戶搜集“意見”。他發現很多困難的農民家裏晚上都點蠟燭或煤油燈,即便有的家點電燈,也在牆壁上掏個窟窿,安上一片玻璃,裏外間都能照著。有的家買了電視機,也不敢看多長時間。結果一到夜晚,村子裏黑乎乎一片,連個亮兒都沒有。而且,有的農民加工米麵時,為了省錢,幹脆不用電,而是用柴油機拉電磨。在村民於進陽家,他直截了當地對毛豐美說:“我有想法,我覺得電價太貴,不公平。憑什麼他們城裏人用一度電才三毛來錢,我們用一度電就得一塊多錢,這太不公平了!”又說,“你到村裏的小賣店問問,他們什麼貨好賣,是蠟燭和煤油啊!”
為什麼農民的電費這麼貴呢?帶著這個疑問,毛豐美又到城裏的供電局、農電局等單位去調研,了解到農村的許多電網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由各社隊自己建設的,當時的設計標準低不說,經過20多年的使用老化嚴重,電力輸送過程中的損耗極大。這些電路損耗國家不補貼,全都算在了電費裏由農民承擔,以至於農村的電費比城裏貴了三四倍。
毛豐美調研回來後,連夜奮筆疾書,寫成了《關於降低農村電價、統一城鄉電費標準的建議》。
到了北京後,毛豐美一看參加會議的有3000多名代表,心裏又忐忑起來。這麼多的代表,一人提一個建議的話,就是3000多個,那我這個農民代表提的建議會有人聽,能得到中央領導的重視嗎?
幸好,毛豐美這個獸醫出身的農民在來之前就已做了充分的準備。
當主管農業的國務院領導來遼寧代表團和代表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毛豐美做了重點發言,他講述了農村的用電情況和要求降低電價的理由。最後,毛豐美動情地說,在我們遼寧的許多農村,因為電費比城裏貴了八九毛,農民都不敢點電燈了,有的收入低的人家連蠟燭都買不起,隻好點煤油燈。這種燈的亮小,小孩子寫作業鼻子都快貼到本子上了,而且還要聞著嗆人的煤煙味兒,小鼻孔裏的鼻涕都是黑的……這改革開放都十好幾年了,國家經濟發展了,社會進步了,可我們農民還用不起電。看著那些孩子,我心裏不好受啊!說到這裏,毛豐美聲音哽咽起來,再也說不下去了。
在場的國務院領導聽得十分動容,立即責成國家農電局妥善解決農民的用電問題。
毛豐美在北京開完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後,回到鳳城還不到3個月,遼寧省農電局的有關領導就專程趕到大梨樹村,向毛豐美反饋全省農村電網的運行和整改情況。三年後,中央開始加大農村電網改造的力度。此後的10年間,國家陸續投入了3000多億元啟動農村電網改造工程,並在全國範圍內逐步實現城鄉電費的同網同價。
(齊偉)
毛豐美說幹就幹,當即馬不停蹄地到大梨樹周邊的村鎮搞調研,挨家挨戶搜集“意見”。他發現很多困難的農民家裏晚上都點蠟燭或煤油燈,即便有的家點電燈,也在牆壁上掏個窟窿,安上一片玻璃,裏外間都能照著。有的家買了電視機,也不敢看多長時間。結果一到夜晚,村子裏黑乎乎一片,連個亮兒都沒有。而且,有的農民加工米麵時,為了省錢,幹脆不用電,而是用柴油機拉電磨。在村民於進陽家,他直截了當地對毛豐美說:“我有想法,我覺得電價太貴,不公平。憑什麼他們城裏人用一度電才三毛來錢,我們用一度電就得一塊多錢,這太不公平了!”又說,“你到村裏的小賣店問問,他們什麼貨好賣,是蠟燭和煤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