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2年,阿史那土門起兵東征,在懷荒鎮以北擊敗柔然軍隊,阿那瑰可汗絕望自殺。阿史那土門打敗柔然,遂自稱伊利可汗,建立起幅員廣闊的突厥汗國,阿爾泰、塔城、伊犁河穀皆為突厥屬地,其勢力迅速擴展至蒙古高原。其後東西突厥分治,西突厥以烏孫地為重鎮。
西突厥汗國全盛時,疆域囊括整個中亞。
公元627年( 唐貞觀初年 ),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橫征暴斂,天怒人怨,被伯父所殺。西突厥內部變亂迭起,貴族爭立,逐漸走向衰亡。
公元649年( 貞觀二十三年 )唐太宗駕崩,西突厥末主、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叛亂。公元651年,阿史那賀魯自立為沙缽羅可汗,建牙帳在雙河( 今新疆博樂、溫泉縣一帶 )和千泉,總領十姓部落,控製西域各國。是年秋七月,阿史那賀魯入寇庭州,攻陷金嶺城及蒲類縣,殺掠數千人。
公元657年,唐高宗派蘇定方等征討西域。是年冬十二月,蘇定方率軍至喀喇額爾齊斯河西,阿史那賀魯舉西突厥10萬騎兵來拒。蘇定方以唐及回紇萬餘騎兵迎敵。阿史那賀魯見唐軍人少,進兵包圍。蘇定方命步兵據守南麵的高地,持長矛向外,自己領騎兵列陣於北坡。
西突厥騎兵三次衝擊唐步兵方陣,唐軍巋然不動。蘇定方趁勢縱騎兵反攻,阿史那賀魯大敗。翌日,唐軍乘勝追擊,十姓部落紛紛來降。
天降大雪,積雪極厚,唐將士請求雪停後進兵。蘇定方認為正可趁天雪之機,攻敵不備。於是唐軍冒雪晝夜兼程前進,至金牙山。從天而降的唐軍攻破阿史那賀魯牙帳,俘敵數萬人。阿史那賀魯渡伊犁河西逃。
蘇定方踏雪夜追阿史那賀魯那一幕堪稱唐代著名邊塞詩《 塞下曲 》的真實寫照:
月黑雁飛高,
單於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蘇定方追至碎葉河,盡奪阿史那賀魯部眾。阿史那賀魯及子咥運逃至石國( 今塔什幹 )蘇咄城,城主伊涅達幹將他們逮捕,送往石國。石國王將阿史那賀魯父子交給唐將蕭嗣業和阿史那元爽。至此,西突厥國亡。
此次唐軍征伐阿史那賀魯“收其人畜前後四十餘萬”。息兵後,蘇定方令西突厥諸部各歸所居,修複道路,設置郵驛,掩埋屍骨,慰問疾苦,劃定部落地界,恢複生產,並將阿史那賀魯擄掠的財物、牲畜等,全部歸還原主。
西域就此平定。唐朝列其地為州縣,疆域及於西海,原臣服於西突厥的中亞諸國紛紛前來歸附,整個西域置於唐朝的掌控之下。
大唐王朝疆域廣闊,全盛時期東至北朝鮮,西達中亞鹹海,南至越南、北至蒙古高原。唐初因政治清明、經濟發達、社會繁榮,邊疆部族紛紛降附。
如何有效管理眾多歸附民族,成了唐王朝要緊迫完成的課題。於是唐朝仿漢朝西域都護府的建製在民族地區設置了九大都護府,分別是:安東、東夷、安北、單於、安西、北庭、昆陵、蒙池、安南。這項製度對後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公元552年,阿史那土門起兵東征,在懷荒鎮以北擊敗柔然軍隊,阿那瑰可汗絕望自殺。阿史那土門打敗柔然,遂自稱伊利可汗,建立起幅員廣闊的突厥汗國,阿爾泰、塔城、伊犁河穀皆為突厥屬地,其勢力迅速擴展至蒙古高原。其後東西突厥分治,西突厥以烏孫地為重鎮。
西突厥汗國全盛時,疆域囊括整個中亞。
公元627年( 唐貞觀初年 ),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橫征暴斂,天怒人怨,被伯父所殺。西突厥內部變亂迭起,貴族爭立,逐漸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