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自古以來就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絲綢之路北道重鎮,見證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交融,親曆了西漢細君公主遠嫁烏孫王的莊重,目睹了元朝成吉思汗揮兵西征的金戈鐵馬,經曆了清朝左宗棠收複伊犁的豐功偉績。現霍爾果斯口岸為西北最大的陸路通商口岸,是國家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此外境內還有木紮爾特、都拉塔、伊寧站、奎屯等四個國家級一、二類口岸。
伊犁州獨特的自然風貌,優美的自然景觀,久遠的曆史文化,濃鬱的民俗風情和特殊的地緣優勢,為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近3年,政通人和,伊犁旅遊產業駛入了空前的“快車道”。
2010年,伊犁州全年接待遊客575萬人次,旅遊收入11.7億元。
2011年實現接待遊客791.7萬人次,旅遊收入21.4億元。
2012年是自治州旅遊業發展最快的一年,全年接待遊客98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0.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8%和41%。
伊犁州提出走“高品位規劃、高檔次建設、高水平管理”的良性循環發展之路,對規劃編製進行修編提升,各縣市、各景區在大規劃的基礎上做詳規並貫徹落實,以開發建設那拉提景區為龍頭,整合打造草原生態遊、民俗風情遊、曆史文化遊、邊境商務遊和冬季冰雪遊五大產品體係,著力建設中國重要旅遊特區、世界知名生態旅遊目的地。邀請國內外知名旅遊專家實地考察,為伊犁旅遊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把脈”。
以往單一的、各自為營的旅遊模式,開始向集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複合型產品轉變。每年從4月開始,伊犁河穀各縣市特色節慶活動你方唱罷我登場,伊寧市民俗文化節、霍城縣薰衣草節、伊寧縣杏花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西遷文化經貿旅遊節、特克斯縣國際攝影節、尼勒克縣蜜蜂文化旅遊節等一係列節慶活動,不但提升了人氣、擴大了影響,而且充分展示伊犁河穀風情和人文特色,吸引了大批海內外遊客。
“走出去、請進來”措施進一步提升了伊犁旅遊知名度。伊犁州利用“烏洽會”、“西洽會”、“哈洽會”等國內國際活動,通過舉辦節慶活動,宣傳那拉提、唐布拉和庫爾德寧等景區,使得伊犁河穀蜚聲海內外。
伊犁州旅遊業招商引資實現曆史性突破,由廣東南宇集團投資的特克斯縣喀拉峻景區建設項目已開工建設;內蒙古杭利達生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與昭蘇縣簽訂《 昭蘇馬場旅遊開發框架協議 》,協議計劃投資3億元;新疆天驕汗血寶馬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與新源縣簽訂汗血寶馬文化主題園項目開發協議,總投資1.2億元;北大青鳥與尼勒克縣簽訂文化旅遊產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3—5年內投資不少於20億元用於尼勒克縣整體旅遊業發展,重點開發喬爾瑪、喀什腦子溫泉、唐布拉等景區;伊犁天恒商貿有限公司與霍城縣簽訂霍城縣薰衣草主題公園建設意向書,計劃投入3—5億元用於該項目建設。
伊犁自古以來就為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古絲綢之路北道重鎮,見證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交融,親曆了西漢細君公主遠嫁烏孫王的莊重,目睹了元朝成吉思汗揮兵西征的金戈鐵馬,經曆了清朝左宗棠收複伊犁的豐功偉績。現霍爾果斯口岸為西北最大的陸路通商口岸,是國家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此外境內還有木紮爾特、都拉塔、伊寧站、奎屯等四個國家級一、二類口岸。
伊犁州獨特的自然風貌,優美的自然景觀,久遠的曆史文化,濃鬱的民俗風情和特殊的地緣優勢,為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