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宣初三年( 222 ),衰落的烏孫被柔然所破,喀什河流域成為悅般人的遊牧地。東晉時,柔然首領社倫率軍西征,滅了烏孫國,盛極一時的烏孫悄無聲息地從曆史舞台銷聲匿跡。柔然在喀什河流域興盛,建立了柔然汗國,聲勢浩大,威脅到北魏的安寧。悅般請求北魏聯兵討伐柔然,在兩支大軍夾擊下,柔然敗逃,悅般收複喀什河流域。
北魏永平元年( 508 ),被西方人稱為“白匈奴”的嚈噠人占據了伊犁河流域,鐵騎所到之處,如秋風掃落葉。北周時,西突厥和波斯帝國聯手,消滅了嚈噠。西突厥占據喀什河流域,管控西域諸國。
唐高祖時,在統葉護的鐵腕統治下,西突厥強盛起來。後來因內訌,西突厥衰敗。原先在阿爾泰的葛邏祿部遷居伊犁河流域,設牙帳於碎葉城,統領七河流域,後屬喀拉汗國。
成吉思汗西征時,封二子察合台統管七河流域,稱察合台汗國。17世紀中葉,衛拉特蒙古準噶爾部遷牧於喀什河流域。清順治元年( 1644 ),成吉思汗後裔喔爾提部首領包嘎斯率400蒙古人遷入尼勒克,發展為最早的10蘇木,極盛時達4萬餘人,後經一場瘟疫,所剩無幾。
康熙二十年( 1681 )時,噶爾丹從南疆遷來大批維吾爾族農民,在伊犁河流域、喀什河流域墾殖農桑。後來策妄阿拉布坦又從南疆遷來大批維吾爾族農民來喀什河流域耕種,接著又將戰俘、工匠遣來建立手工作坊,采銅、冶煉、製炮,促進準噶爾汗國的經濟發展。
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 ),伊犁將軍阿桂從南疆遷來200戶維吾爾人在尼勒克麻紮、蘇布台、喀拉蘇興辦回屯。乾隆三十一年( 1766 )大批哈薩克人遷居尼勒克,在喀什河流域遊牧。清嘉慶六年( 1801 ),錫伯營總管圖伯特率440名錫伯族人進駐尼勒克地區的麻紮、喀拉蘇一帶農耕。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鞏哈縣,調入一批漢族幹部鞏固新生政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一大批山東、江蘇、山西熱血青年自願來支援邊疆建設,改變了全縣的民族結構和文化層次。80年代以後,大批內地青年來尼勒克自由謀生,並逐步定居下來。
兩三千年彈指一揮間,在喀什河流域發生了多少悲壯豪邁、如泣如訴的故事。如今各族人民和睦相處,親如一家,大家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因為尼勒克這片熱土上,積澱了太多的曆史傳奇和民族文化,所以知道了生活在尼勒克各民族的遷居曆史,有利於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民族文化,利用保護好這些曆史文化資源,為旅遊業增添絢麗色彩。
從旅遊開發的角度看,任何一種民族文化的內在構成部分都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被遊客直接感受到的物質文化現象;二是反映一個民族的倫理觀念、價值取向、認知模式、審美情趣的精神文化層麵;三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製度文化層麵。
魏文帝宣初三年( 222 ),衰落的烏孫被柔然所破,喀什河流域成為悅般人的遊牧地。東晉時,柔然首領社倫率軍西征,滅了烏孫國,盛極一時的烏孫悄無聲息地從曆史舞台銷聲匿跡。柔然在喀什河流域興盛,建立了柔然汗國,聲勢浩大,威脅到北魏的安寧。悅般請求北魏聯兵討伐柔然,在兩支大軍夾擊下,柔然敗逃,悅般收複喀什河流域。
北魏永平元年( 508 ),被西方人稱為“白匈奴”的嚈噠人占據了伊犁河流域,鐵騎所到之處,如秋風掃落葉。北周時,西突厥和波斯帝國聯手,消滅了嚈噠。西突厥占據喀什河流域,管控西域諸國。
唐高祖時,在統葉護的鐵腕統治下,西突厥強盛起來。後來因內訌,西突厥衰敗。原先在阿爾泰的葛邏祿部遷居伊犁河流域,設牙帳於碎葉城,統領七河流域,後屬喀拉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