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已連續3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機動車保有量超過2億輛,比1980年增加30倍,尾氣排放總量增加14倍。煤炭消費34.25億噸,占能源消費總量近七成,而且仍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
中國的環境壓力比任何國家都大,環境資源問題比任何國家都突出,解決起來比任何國家都困難。
即便是千難萬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尼勒克縣委、縣政府積極響應中央、自治區、伊犁州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指示,予以高度重視,作為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一項重點工作。
隨著尼勒克經濟快速發展,各族幹部群眾對幹淨的水、新鮮的空氣、綠色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方麵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尼勒克縣仍存在無序探礦、礦產資源開發、水電開發環境汙染和生態惡化等現象;城鄉生活汙水、垃圾、醫療廢物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排汙總量與環境容量不足矛盾更加突出,地下水仍存在汙染隱患,農村生態環境汙染加劇,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已成為各族幹部群眾的迫切需要。
當前,尼勒克縣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長期積累的環境問題尚未解決,新的環境問題又不斷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製約了尼勒克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由於減排指標增項、領域擴大、認定嚴格,減排項目工程推進難度加大,尼勒克縣環保工作麵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因此,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尼勒克縣經濟社會發展麵臨資源環境製約的必然選擇。
尼勒克縣進一步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各族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實現尼勒克縣經濟社會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尼勒克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工作的幾項基本原則。
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原則。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與縣域經濟協調發展相結合,與加快農牧民脫貧致富和鄉村休閑旅遊發展相結合,與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相結合。
節約優先、環保優先、自然恢複原則。在資源上把節約放在首位,著力推進資源節約集中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率,在環境上把環保放在首位,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在生態上由人工建設為主轉向自然恢複為主,加大生態保護和修複力度。
“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複、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建立自然資源與環境有償使用政策,著力解決經濟與環境、發展與保護的矛盾。對資源受益者征收資源開發補償費、生態恢複保證金、“三同時”保證金,建立生態恢複專項資金。對征收的資源與環境補償費用,專款專用,必須用於生態環境建設與修複。
目前,中國已連續3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機動車保有量超過2億輛,比1980年增加30倍,尾氣排放總量增加14倍。煤炭消費34.25億噸,占能源消費總量近七成,而且仍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
中國的環境壓力比任何國家都大,環境資源問題比任何國家都突出,解決起來比任何國家都困難。
即便是千難萬難,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尼勒克縣委、縣政府積極響應中央、自治區、伊犁州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指示,予以高度重視,作為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一項重點工作。
隨著尼勒克經濟快速發展,各族幹部群眾對幹淨的水、新鮮的空氣、綠色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方麵的要求越來越高。當前尼勒克縣仍存在無序探礦、礦產資源開發、水電開發環境汙染和生態惡化等現象;城鄉生活汙水、垃圾、醫療廢物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排汙總量與環境容量不足矛盾更加突出,地下水仍存在汙染隱患,農村生態環境汙染加劇,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已成為各族幹部群眾的迫切需要。
當前,尼勒克縣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長期積累的環境問題尚未解決,新的環境問題又不斷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製約了尼勒克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由於減排指標增項、領域擴大、認定嚴格,減排項目工程推進難度加大,尼勒克縣環保工作麵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因此,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放在突出地位是破解尼勒克縣經濟社會發展麵臨資源環境製約的必然選擇。
尼勒克縣進一步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各族群眾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實現尼勒克縣經濟社會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尼勒克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工作的幾項基本原則。
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原則。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與縣域經濟協調發展相結合,與加快農牧民脫貧致富和鄉村休閑旅遊發展相結合,與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相結合。
節約優先、環保優先、自然恢複原則。在資源上把節約放在首位,著力推進資源節約集中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率,在環境上把環保放在首位,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在生態上由人工建設為主轉向自然恢複為主,加大生態保護和修複力度。
“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複、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建立自然資源與環境有償使用政策,著力解決經濟與環境、發展與保護的矛盾。對資源受益者征收資源開發補償費、生態恢複保證金、“三同時”保證金,建立生態恢複專項資金。對征收的資源與環境補償費用,專款專用,必須用於生態環境建設與修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