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人家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還是自己家裏舒服呀!”因為家裏沒有人,所以李秋元進到屋裏之後,也沒有去點煤油燈,直接就往床上一躺。
第二天,當外麵傳來公雞的打鳴聲,天剛蒙蒙亮的時候,李秋元就從床上下來,舒服得伸了個懶腰,然後推開門走到院子裏。
李秋元家的房子構造和一般的農家小院沒有什麼區別,除了三間主房之外,還有兩間配房,一間廚房,一個簡陋的茅廁,院子裏有豬圈、雞架、狗窩,還堆了大堆的枯草以及種了兩顆棗樹,唯一具有山區特色的就是,無論是房屋還是院牆或者院子裏的一些小建築,幾乎都是青石壘砌而成,很少見到紅磚綠瓦。
站在院子裏,李秋元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後麵對徐徐東升的朝陽,慢慢的就拉開了太極拳的架勢。
雖然劉朝陽還沒有正式傳授李秋元太極拳,但是這並不代表李秋元什麼都不會,相反,有了劉朝陽送給他的那本《太極拳詳解》,此時的李秋元可比那些早上拿太極拳當晨練的老頭老太太對太極拳的領悟深刻。
因為在劉朝陽給李秋元的《太極拳詳解》中,第一頁就寫到,太極拳其實並沒有固定的套路,原始骨架為十三式,分別為定、進、退、顧、盼、棚、捋、擠、按、采、列、肘、靠十三個字組成。它概括了太極拳的主要法則,也是太極拳的精髓所在。
對於這十三個字,李秋元雖然還沒有完全領悟透徹,但是卻也已經研究了一番,再加上先前有過頓悟的經驗,所以對於太極拳的了解,他現在絕對不是外行,甚至比一般的人都強。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李秋元凝立在院子中間,心裏默念著《太極拳詳解》中的內容,然後慢慢的含胸拔背、氣定神閑的打了起來。
由於是第二次打太極拳,而且第一次還是在頓悟的狀態下,自己渾然不覺,所以一開始的時候,李秋元的動作還是很生澀笨拙的,但是隨著一遍接一遍的演練,二十分鍾之後,他的動作開始流暢起來。
一個小時之後,李秋元慢慢的進入到了狀態,動作就開始變得中正安舒、輕靈圓活、鬆柔慢勻、開合有序、剛柔相濟,動如行雲流水,連綿不絕,顯得既自然又高雅,而且還能給人帶來一種詩一般的意境。
如果此時劉朝陽在這裏,絕對會被李秋元刺激到,因為僅僅才練了兩次太極拳的李秋元,就對太極拳真髓的領悟達到了七成以上,甚至所表現出來的有些東西,即使他都難以做到。
當然,這些僅僅是表麵上的一些變化,如果他知道李秋元體內的變化,絕對會更加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