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是東林書院創辦人顧憲成所撰,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誌。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琅琅。顧憲成、高攀龍等人先後主盟東林書院,聚眾講學。東林書院會約儀式:每年一大會,或春或秋,臨期酌定。先半月遣帖啟知。每月一小會,除正月、六月、七月、十二月極寒盛暑不舉外,二月、八月,以仲丁之日為始,會各三日。願赴者至,不必遍啟。每會推一人為主,說“四書“一章。此外,有問則問,有商量則商量。凡在會中,各虛懷以聽。在講習之餘,他們還諷議朝政,裁量人物,指陳時弊,銳意圖新;主張誌在世道,躬行實踐,反對空發議論,脫離實際。因此傾動朝野,海內一些抱道忤時的士大夫等都仰慕應和,聞風響附,皆以東林為歸,學舍至不能容,一時盛況空前,成為江南人文薈萃的一大區會,又是議論國事的主要輿論中心。
魏忠賢由於不得人心,引得朝廷上下皆是怨聲載道,也是東林人議論最多,指責最多的人,魏忠賢早就有除之之意,就是逮不著機會。但是擔心自己的高位岌岌可危,不弄出個事來還真的沒法收拾反自己的人,殺雞儆猴和莫須有是他最擅長的手段。由於他對東林這幫人一直心存憤恨,便添油加醋說他們聚眾論政,對朝廷說三道四,對天啟皇帝的貶職懷恨在心,有圖謀造反之嫌。還像模像樣地拉出個黑名單,再經過一番遊說,果然討得天啟皇帝聖旨開始抓捕所謂的東林黨,不但三百多人遭殃,東林書院被毀,連全國的書院都跟著遭殃。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王海決定重修東林書院,引領天下讀書人的風氣。但是不止在無錫,還要在京城修建總院,各地修建八大分院,當今之世天下紛爭,刀兵不斷。不僅要講孔孟之道,更要重提君子六藝,培養對國家有用的實用性人才而不能僅僅出來一些文抄公。儒家曾言君子六藝,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禮】:禮節。五禮: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
【樂】:是六樂。六樂:指《雲門大卷》、《鹹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套樂舞。古代最早的禮儀性樂舞《雲門大卷》。堯時有《鹹池》。舜時有《大韶》。孔子自稱其聽過韶樂,大加讚賞,稱其樂舞盡善盡美。禹時有《大夏》。商時有《大濩》。周時有《大武》。這都是古代著名的禮儀性樂舞。周時保存有完整的這六套樂舞,成為六樂,分別在重大的祭祀活動中使用:《雲門大卷》用於祭祀天神;《鹹池》祭地神;《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祭周始祖薑嫄;《大武》祭祀周代祖先。六樂流傳到漢代,隻有《大韶》、《大武》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