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李化當同知了(1 / 2)

睿帝把楊威的暗報留下,把太子的折子還有龐鴻文的奏章發給了內閣。首輔肖文通在看到這兩份折子前就已經知道了這事。

二皇子曾找過他,要內閣訓斥李化,因為李化耽誤招撫匪寇並且汙蔑同僚。二皇子這樣的說法與龐鴻文到不一致,但二皇子是私下找他的並沒有公開這樣說。太子是派府裏的詹事過來說此事全是南陽府守備孫步誌的過失引起,孫偉河私通匪寇一定要嚴懲,並且要報表彰李化,如果沒有李化帶著民團去的話,吳縣就會落在匪寇的手裏。而和禮親王有些往來的一個禦史則寫了個要追查真相的奏章,不過肖文通把這禦史的奏章扣下了。

這次肖文通沒有什麼猶豫的,南陽府守備的郡兵讓一群匪寇給伏擊了,這夠丟人的了,吳縣的孫偉河通匪是不是真的先不管,用籌集銀子的名義把吳縣弄的雞飛狗跳,以至於吳縣的鄉紳都作證說他孫偉河通匪,這簡直都是笑話。

肖文通的意思是李化要褒獎,把匪寇給驅除了,這肯定要先認可。至於孫步誌就用內閣的名義訓斥算了,而龐鴻文說孫偉河既然身體抱恙,就免職讓他回家去吧。朝廷是要臉麵的,太子與二皇子的爭鬥要不能影響了朝廷的臉麵。既然龐鴻文的奏折裏麵說南陽府上下齊心驅除了匪寇,那就麵子上當做是上下齊心好了。

將自己的意見與內閣其餘幾個輔臣說明後,那幾個輔臣到都是讚同,他們或許不知道這事的內情,但誰都不願意沾惹關於太子與二皇子之間的齷齪事。更何況龐鴻文在名義上是承認驅除了匪寇,而且是南陽府上下齊心,按這個奏折裏麵寫的處理,大家都不為難。

肖文通把內閣的意見統一後,上報睿帝可任命李化為南陽府同知,並仍然擔任山南縣縣令,不需要到任南陽府,山南縣民團的江倩任南陽府民團主辦,加校尉銜,孫偉河既然身體抱恙可以致仕。

大秦沒有過州府的同知還擔任縣令的,肖文通的這個提議睿帝倒是給批準了。在接到睿帝的批複後,肖文通在內閣的門口對武盛院的方向輕聲說:“你個老匹夫,這次還真是看對了人,李化是個有擔當的小子,沒有李化的民團,這次朝廷的臉麵真真就難堪了”。

內閣下發的文告後,太子當然高興,他原來想把李化提升為南陽府守備,雖然睿帝隻是給了個同知的虛名,但至少這是有利的,而且孫偉河給免了官職,這樣就基本達到他想要的了。那個上奏折的禦史私下找肖文通撤回的自己的折子,說既然陛下已經查明此事,那他的奏折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李化提升為南陽府同知的消息在整個山南縣很快就傳開了。任鵬和趙不凡這些人自然很高興,他們現在是李化的人了,李化能提升對他們當然好。齊秀才表麵上沒有什麼反應,看起來這事似乎與他無關。實際上私下裏張德河給了他一千兩的銀票,說這是黑衛統領楊威送的禮,讓他一定收下,而且還說了楊威是睿帝最看重的大臣,齊秀才能入了楊威的眼,那以後會飛黃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