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密議(1 / 2)

“殿下!”

李隆基回到東宮,召集崔日用、劉幽求議事,崔日用凝眉不語,劉幽求陰著臉,沉聲道:“殿下,絕不能支持長公主晉匡政一職。”

李隆基頓了一下,抬頭望向劉幽求,道:“當日我如何平韋後亂政之禍,如何做的太子,天下皆知,若我反對,恐天下人罵我不識恩義,過河拆橋。”

劉幽求頓住,一時似乎有些犯愁,他本就不是善於謀略之人。一直沉默的崔日用開口道:“阻止公主封官,為的乃是宗法禮製,此例不可開,此風不可長,此乃大義,恩義與之相比隻是小義,殿下若囿於小義而枉顧大義,那便是失職。太子乃是國之儲君,承天下之望,擔有輔國理政之責,如何能坐視這等不義之事發生?”

李隆基深深看崔日用一眼,問道:“那……崔卿以為此事孤應當站出來反對?”

崔日用點頭道:“正是。最後結果如何,端看陛下聖裁,然殿下卻須讓天下士人知道,殿下是遵守禮法的儲君。”

李隆基眼睛一亮,頷首:“崔卿所言極是,是要讓天下人知道,孤是什麼樣的人!”

崔日用看太子懂了,麵上露出幾分神色來,複又道:“長公主如今已以公主之身位列朝堂議政,謀求匡政一職,所求者不過是一個名正言順,張金吾為了長公主殿下,可謂殫精竭慮,智計百出。隻是,他這一番作為之後,於青史上難留清名,可惜可惜。”

李隆基也是一臉的歎惜,道:“張昌宗雖是武將出身,實屬難得的才子,經學詩賦皆有建樹,往日看他行事,也不是這等不識大義之人,何以這次就這般旗幟鮮明?除非……”

李隆基露出恍然之色來,崔日用和劉幽求不解,李隆基方才道:“前些時日,宋璟、姚崇二人密奏父皇,奏請姑母移居洛陽。”

“竟有這等事?”

劉幽求和崔日用還是第一次聽聞,俱都驚訝不已。太子滿麵複雜之色:“姚、宋二人上疏前曾知會過孤,孤未曾動搖二位相公之誌。”

所以這才惹到張昌宗出手?

劉幽求有些怔忪。崔日用卻拱手行禮,恭賀道:“恭喜殿下。”

李隆基一愣:“喜從何來?”

崔日用道:“張金吾乃是身負奇功的將軍,雖年輕但德望高,以一己之力把突厥人趕到大漠深處,再無侵擾我朝的能力,於軍中、民間頗有威望,這等人,平日是絕對動不得的,動了便是逆人心,於太子然現在他自己動了,又提出這等無視禮法的要求來,殿下,張金吾這是在自砸招牌,自降身份。對殿下來說,豈不是大喜嗎?”

李隆基一愣,旋即大笑起來,伸手親自去扶崔日用:“孤得崔卿,孤王之幸也。”

崔日用連忙恭敬的道:“能得殿下看重,才是臣之幸也,敢不肝腦塗地以報之。不過,殿下,張金吾此人,年少而多智,不可小覷,還需慎待之。”

李隆基道:“好,孤知道了,該如何做,孤王心裏也有數了。”

“殿下英明。”

如此這般,在之後的朝會上,太子李隆基建議,鎮國太平公主於國有大功,然領官職一議與禮法不合,斷不可為此開前所有為之先例,可加采邑、封號,以示恩寵和封賞,以嘉獎長公主對國家的功勞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