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是男人,更是爸爸

做了爸爸的你,除了開心和激動之外,想必會有更多的壓力。此時你的心裏想必正琢磨:努力工作,賺更多的錢,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成長環境。於是,你的應酬越來越多,然後把教育孩子的擔子擱到了妻子的肩上。但家庭教育可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你的位置也非常重要。

根據科學家長期的跟蹤調查發現,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學校裏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融入社會也更容易。這是因為爸爸對孩子的關懷和關注能讓孩子的性格更具自信和開放特質,這種性格上的補充將有助於孩子應付外界不同環境的變化。相反,如果你在家庭教育中缺席,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孩子的性格中很容易缺少一些可貴的特質。

心理學家指出,以協助孩子的人格成長而言,爸爸對子女的照顧與媽媽相比,可以增加25%到30%的正麵效果。遺憾的是,許多爸爸因忙於工作,想著事業發展,顧著賺錢養家,卻忽略了陪伴孩子、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使得孩子的教育成了大問題:孩子有可能沉浸於媽媽溫暖的懷抱,養成嚴重的依賴性,變得特別黏人,而沒有獨立性,甚至有可能造成孩子軟弱的性格。

作為爸爸,要為美好的生活而勤奮工作,這無可厚非,但是在忙碌之下,也不要忽略了孩子。孩子心裏渴望和你交流,以建立親密的情感。努力為孩子創造豐富的物質生活的同時,別忘了孩子也需要心理和精神上的滿足。

孩子需要你。忙碌和賺錢不是忽略孩子的理由。不要覺得沒時間,隻要你有心,任何時刻都可以教育,讓孩子感受你的愛和關注。

有的爸爸認為男人總跟孩子待一起,不夠男人,有失男人的體麵,沒出息,於是拒絕接觸孩子,對孩子抱著疏遠的態度。這種認識何其荒謬!魯迅先生說:“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還有些爸爸不與孩子相處,往往是因為嫌麻煩,因為自己沒有耐心,更沒有辦法去處理孩子帶來的種種尷尬難題,於是將麻煩全推給了媽媽。這樣做表麵上似乎無事一身輕,但實際上失去了一個頂好的機會,培養親子關係的機會。殊為可惜!

不要忽視孩子,也不要讓孩子忽視你。閱讀本書,將改變你的觀念。你會發現和孩子在一起其實也沒那麼難。甚至,書中提到的一些方法還能幫助你從孩子身上學到美好的東西,讓你的心靈得到成長和完善——這也許是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在幫助你走出教子煩惱的同時,讓你重拾快樂的童真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