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懲罰還是不懲罰
教育孩子,切忌簡單粗暴。我們不能對孩子期望過高過多,無視孩子的天性,以為孩子什麼都能做。在挫折中,沒有比“振作起來”這句簡單命令更令人泄氣的了,尤其是說話者根本不了解事情的複雜性。
我們應該了解,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感到困惑,他們不能理解要他們做些什麼,或達不到成人的要求。但是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常常會有將成人標準放到孩子身上的情況出現。
批評應該是幫助性的、可理解的,並具有建設性,千萬不要發怒。這並不是說我們總是要保持態度溫和,關鍵是對孩子的批評要具體和友好。他們還不能理解抽象的事物,當你生氣的時候,你的怒氣使孩子害怕,他當然不明白你在說什麼了。
“規矩點”可能是最沒有意義的話了。他們不知道怎樣做才是規矩。我們以為孩子能明白,但不一定。如果有問題,一定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話去表達。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需要家長理解,要進行正麵的鼓勵、表揚。
總的來說,我們所說的話必須真誠地反映出我們的想法,並讓孩子能夠理解。
當你要孩子不要碰花瓶,可以說:“這花瓶看上去多漂亮啊!非常精美,所以媽媽才把它們放在架子上。”
當你要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可以說:“看來我找不到你要的那種玩具,讓我們把它們分類擺放回去,這樣明天我們就能很快找著它們了。”
當你想要休息,想讓孩子停止吵鬧時,則可以說:“你知道,我累了,我想躺下休息幾分鍾,你能等我五分鍾嗎?”
可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沒有這樣耐心和溫和:“別碰!”“把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收起來!”“閉嘴!”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會是什麼感受?
因此,教育孩子切忌簡單粗暴,一方麵要保持平和的態度,避免在生氣的情況下斥罵孩子,另一方麵,也要注意不要簡單地命令孩子,應該將指示盡量描述得具體一點,哪怕是鼓勵孩子,也不要簡單地一句:“振作起來!”你要教孩子振作起來的方法。
在約束孩子的行為後,情緒平和下來,最好對孩子做出細致的說明。例如:“你要知道,爸爸不允許你吃冰淇淋,是因為你吃了冰淇淋後,就沒有胃口吃爸爸為你準備的晚飯了。”又如:“現在我要出去工作了,請你把衣服從浴室收拾起來,我能教你怎樣使用洗衣機。如果你學會了,可就幫了我的大忙呢!”
對頑皮的孩子,用一種平靜客觀的方式處理很重要。孩子應該看到他的行為以他可以認同的方式得到承認,以避免不必要的負疚感。當孩子真正理解了他的有意或無意的行為後果,他會真誠地認錯。
【好爸爸導航】
當家長看到孩子的一些問題行為、偏差行為的時候,一方麵要幫助他們改正不良的行為,一方麵是幫助他們培養正確的、良好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