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別讓孩子誤解你的本意(1 / 1)

8.別讓孩子誤解你的本意

小康上幼兒園的時候,有一次,媽媽的朋友來家裏做客。這個朋友剛剛從國外回來,特地給小康帶來了禮物。小康很高興,跟阿姨說謝謝,甚至還恭恭敬敬地給阿姨送來一杯茶。看著懂事的小康,媽媽很得意,覺得自己的教育真不錯。

朋友也很喜歡小康,不停地拉著他問長問短。這時,媽媽就對小康說:“小康,你看阿姨長得多漂亮啊!”

沒想到小康抬頭很認真地看了朋友一會兒,說:“我看,也就一般吧。”大家一聽這話,都覺得非常尷尬。媽媽的臉變成了豬肝色,當即就斥責小康:“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啊!”

等到朋友走後,爸爸悄悄地把媽媽拉到一邊,說:“我覺得,你剛才對孩子的教育不合適,值得商榷。”

媽媽疑惑:“怎麼了?我不就是想讓小康學會讚美別人,讓人高興嗎?這是最基本的禮節和禮貌啊。有什麼問題?”

爸爸解釋道:“你的想法是對的,但孩子還小,不能理解在不違背做人原則的前提下善意地讚美他人與必須講真話的區別。他們隻會得出這樣的結論,說不說真話無所謂,關鍵是要討大人們高興才好,這樣才會被表揚。要是長此下去,孩子們還會相信我們所說的做人要有誠信,會有責任感嗎?”

聽了爸爸的意見,媽媽這才意識到,方才自己誤導了孩子。於是,媽媽連忙找到小康,對他說:“媽媽剛才做錯了。”

沒想到,小康卻像個小大人一樣:“不,媽媽,你沒錯。爸爸已經和我說了,媽媽讓我說阿姨漂亮,是想給她一個好心情,讓她開心!但誠實是我們的美德。”

聽了小康的話,媽媽點點頭笑道:“對,小康真懂事!媽媽隻是希望你們學會欣賞別人,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美的地方,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

小康點點頭,想了想說:“對了,媽媽,我想起來了,那個阿姨的眼睛又大又亮,還真的挺好看的。”

小康爸爸的話是對的。人們每說一句話,都有一份責任。對於孩子來說,還不能理解大人的一些“言行不一”“言過其實”的行為,這個時候,不宜讓孩子去說違背誠信的話。當然,如果孩子已經能夠理解,則另當別論。

心理學家認為,高層次的邏輯思考學習是在孩子9歲之後才逐漸展開的。換言之,成人世界的一些行為方式、處世原則是很難被年幼的孩子所理解和體會的。大人們不能超越孩子的成長時間表,把年幼的孩子當成“小大人”,苦口婆心地對孩子講大道理,或者用一些成人的方式對待孩子,結果卻取得了適得其反的效果。

【好爸爸導航】

孩子畢竟是孩子,有著他們自己的天性,做事情時不可能像大人那樣考慮周全,犯錯誤自然也就時有發生。家長如果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孩子就會覺得事事辦不好,事事都難辦,從而失去前進的信心,長此以往,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