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挫折是上帝送給孩子的禮物
遭遇挫折在所難免,孩子也不例外。不過孩子對於挫折的認識不深,會特別在意挫折,這時,我們要想辦法安撫孩子。其目的不在於孩子的哭聲,而在於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能力。
首先,幫助孩子建立樂觀的人生態度。相信隻要孩子具備樂觀態度,即便有哭泣,也必然不會失去微笑。笑聲不僅可以解除憂愁,而且可以治療各種病痛。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過:“憂愁悲傷能損壞身體,從而為各種疾病打開方便之門,可是愉快能使你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每一現象敏感活躍,能使你的體質增強。藥物中最好的就是愉快和歡笑。”如果你想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那就讓孩子多笑一點。
其次,讓孩子學會正麵思考,以避免鑽牛角尖。要做到這一點,首先爸爸的觀念就要積極,不能消極對待人生。如果你是一個積極的人,教育孩子會很容易。
上小學的兒子回到家裏,悶悶不樂。爸爸問:“發生了什麼事了?”兒子回答:“爸爸,我這次的英語考試沒過關,我真是沒用。”說完,眼淚就流了下來。
爸爸知道,當兒子說出自己沒用這句話時,充斥心靈的是負麵情緒。於是,他說:“兒子啊,爸爸上學的時候,有一次數學考試也考得不好,但我沒有灰心。我在周記中寫道,‘這次數學考得不好沒關係,我要好好考,看下次數學能考多少分’。結果,老師在班上表揚我有誌氣。這件事讓我也學到了兩個道理,第一,人是會失敗的;第二,隻要我好好努力,我會成功的。你現在跟我再念一遍‘隻要我好好努力,我會成功的’。”
“隻要我好好努力,我會成功的。”兒子跟著他念了一遍。
後來,爸爸檢查兒子的作業時,看到兒子的周記上寫下了這樣的話語:“我想考試的目的是看同學在上課的時候是不是認真學習。如果認真的話,成績就考得不錯;如果上課不認真的話,成績自然就不會好了。我覺得我很用功,但還是考得不好,大概是我太粗心了。下次考試我一定要認真複習,考得好名次。我發現這次大家的實力都差不多,如果有一點粗心大意就考得不好了,所以下次我要認真考試,我要考到第十名。我一定要爭回我的名譽!”
【好爸爸導航】
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提高他們應對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的有遠見、愛孩子的表現。作為家長,應大膽地放下“保護傘”,隻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都要讓他們自己去做,讓孩子在實踐中體驗挫折,學會克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