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1 / 1)

7.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孩子心裏不舒服,總是有原因的,我們不僅要學會開導他,讓他放鬆心情,還要引導孩子去思考,並解決問題。

阿力原本是很活潑的孩子,可是突然變得寡言少語。爸爸很敏感,立即察覺到了孩子的變化。爸爸想和他說說話,他表現得很冷淡。每次爸爸問怎麼了,他也都顯出一副不置可否的樣子。

阿力的情緒越來越壞,常常顯得很狂躁。他一會兒嫌奶奶做的飯不好吃,讓奶奶傷心掉眼淚;一會兒欺負小妹,讓小妹哭泣不止。盡管爸爸媽媽都一再告訴他不要隨便發脾氣,但是剛教訓完不久,他出門就跟人打了一架。

爸爸從家教的書裏看到這樣一句話:當孩子發火的時候,別打別罵也別嗬斥,先讓他單獨冷靜一下,然後再找他談談。這天晚上,阿力再一次發火。爸爸將他送入房間,讓他單獨待一會兒。

等阿力冷靜下來,爸爸跟他談:“你不高興,是因為別人惹你生氣了,是嗎?”阿力默然好一會兒,才說:“是。”

爸爸問:“什麼事讓你不高興?”

阿力說:“我跟你說過的。我們的球隊裏最近來了一個新成員,打球的技術不如我,可是教練讓他做了隊長。”

爸爸一拍腦袋想起來了,孩子確實跟自己提過這件事,隻是當時他忙於其他事,沒有太在意。

爸爸說:“對不起,兒子,當時爸爸太忙了,沒有注意到你的說話,十分抱歉。現在爸爸告訴你,這樣吧,兒子,你跟教練好好談談。他是會跟你講道理的,你不應該就此放棄的,憤怒和傷心解決不了問題。”

第二天,阿力果然去找教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教練給出了合理的解釋。阿力也不再狂躁了。在爸爸的引導下,他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自此他的心情愉快了很多,跟父母的關係也親密了起來。

孩子難受的時候,你必須了解他內心的真實原因。先不要嗬斥、責罵他,也不要敷衍他,你可以和善地詢問他怎麼回事。孩子不開心,心裏本來就難受,如果你再教訓、嗬斥、責罵他,會讓他更加傷心。

孩子可以變得堅強,但這種堅強需要父母去嗬護,千萬不要讓孩子的堅強變成乖僻。如果孩子遇到了問題,應該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要注意幫助孩子消除心理上的陰影,彌補他內心的空虛,讓他的心靈重新恢複平靜,煥發青春活力。

【好爸爸導航】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如果父母可以脫離原本的角色,變成一個他的同齡人,帶著好奇的眼光去看待問題,這時孩子會如釋重負,願意把自己的內心感受和想法說出來。其實,引導孩子去麵對困難,隻需放下權威的身份,引發孩子思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