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國槐古韻(1 / 1)

第十三章

國槐古韻

盛夏酷暑,正是國槐飄香的季節。綠冠如傘,濃蔭如蓋,層層簇簇的小花如珠似玉。清風拂過,黃白的花瓣雪一樣飄落,鋪出一片清涼世界。踩著滿地落花,被淡淡的芬芳包圍,步子輕盈,心靈寧靜,不由得想追溯那些前塵古事。

小時候,故鄉的國槐下,常聽老人們講洪洞大槐樹的傳說:元末明初,山東、河北、河南一帶受戰亂和災荒影響,人煙稀少。而山西則安定繁榮、風調雨順、人丁興旺。明政府曾從山西大規模遷民到山東、河北、河南等地開荒種田,發展生產。山西洪洞城北廣濟寺曾設局駐員集中辦理移民,寺旁有棵“樹身數圍,蔭遮數畝”的漢槐,大槐樹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遷往外地的移民後裔就記住這棵大槐樹。他們大多在新居院內、大門口栽種槐樹,以表達對故鄉的留戀和懷念。這古槐,是不忘祖先,熱愛故土家園的情感依托。

求學時,與定州文廟院內兩棵古老的國槐為鄰,古槐主幹已枯,然而每到夏日依然枝繁葉茂,濃蔭蔽日,站在樹下神清氣爽。據《定州誌》載,古槐為蘇軾被貶定州時所栽,“東者蔥鬱如舞鳳,西者槎丫竦拔如神龍”,又名“東坡雙槐”。古老的國槐,因為名傳千古的文化大家,罩上一層瑰麗神奇的色彩。

工作後,夏日出遊,許多城市道旁,棵棵國槐枝葉相擁,將陰涼延伸到遠方。國槐是首都北京、山東泰安、河北保定等許多城市的“市樹”。“市樹”的殊榮得之無愧:它生命力強,高大茂盛,花香淡雅,可以美化環境,對有毒煙塵抵抗性較強,而且病蟲害不多,壽命長。槐花性涼味苦,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作用,槐實能止血降壓、泄熱潤腸。將槐樹枝切段煎煮,對痔瘡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國槐的藥用價值,在《日華子本草》《本草綱目》《藥品化義》等古籍中都有記載。人們喜歡在槐陰下乘涼聚會,漢代有人因此認為“槐”是“望懷”之意,人們站在槐樹下懷念遠方來人。清朝以後,海外遊子大量增多,國槐因寓意“懷念家國”備受青睞,成為國家凝聚力的象征物之一。

許多名勝古跡內,都可看到國槐的身影,它們曆盡滄桑,以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燦爛中華文化的見證。泰山岱廟有一處“唐槐抱子”的景觀,那棵古老的唐槐,上至帝王,下到文人墨客,多有詩文留存。但至民國時已奄奄一息,最後枯死於1951年。人們在唐槐的空腹內又植入一株幼槐,如今已是綠蔭蔽日,長勢喜人。

中華文化的古韻,像一棵棵生機依然的千年國槐,為我們投下濃密的綠蔭。作為中華民族的後代,借文化國槐乘涼的同時,也應長成岱廟內那棵喜人的幼槐,新的時代,為中華文化增添新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