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靜聽雪音
雪,一如既往,隨著冬天的到來,悄然而至。
六棱花瓣靜靜地舒展,擷一片在掌心,遙遠的空際飄來銀鈴般的笑聲。兒時,尚不會用“銀裝素裹”形容雪的“妖嬈”。潔白棉絮撐起一件鼓鼓的花襖,紅頭繩紮起兩條俏皮的小辮子,跑在雪中,樂在雪中。揚起小腦袋,任雪花撲濕麵頰;伸開小手掌,看雪花迅速融化;搖動門前的小樹,抖落一樹的“梨花”,在飛散的雪花中,與夥伴們追逐玩耍……在雪中,快樂被悅耳的童年詮釋得簡單、真實而又無邪。
雪,飛旋著落在地上,片片疊加,地麵因雪化而陰濕的麵積越來越小。雪融雪落的過程裏,似乎聽到它在田野上蹦跳的旋律。背影,散射著少女的智慧和芬芳,似一抹耀眼的紅雲,凝成一種神奇的力量,飄動在田埂上。初雪的斷片牽扯出一方明亮的巨型圖案,鋪展在黃土地深青的背脊上,混混沌沌。微雪中的大地,像一位臨產的母親,在分娩時疲憊而美麗。眸子,在曠野裏追尋;靈魂,在麥田間傾聽;思想,在寒意裏馳騁。紅紅的一把火,在枯草中燃起一個符號,一呼兒一呼兒地蹦著、跳著,成為女孩兒眼中的一道風景,熾熱地燃著、亮著……雪,珍存了青春年華尋夢時朦朧的樂音。
簌簌的聲響,積聚著雪的厚度。這空寂的天籟之聲,低訴過三代人的痛苦。幾年前的那個元旦,太姥姥像往年一樣,安靜地盤腿坐在床頭,盼著在外工作的孫女和重外孫們放假歸來。短暫的歡喜之後,九十歲的老人拄著拐杖,戀戀不舍地目送一個個或大或小的孩子們離去。在新年的雪無垠地鋪滿大地時,那個曾用溫情和細心蔭蔽過幾代人的老人,如秋葉般靜靜地逝去,在一片撕心裂肺的哭泣聲中,被雪覆蓋,永遠不再微笑著追送水果和糕點給我們。關於太姥姥,除了記憶,隻留下那一張張留存昨日溫馨的照片……簌簌的雪聲,讓我聽懂了親情的有效期限。於是,我不再向母親撒嬌,開始珍惜與母親相處的每一段時光,耐心地聽她絮叨,也學會向她娓娓地訴說。對於女兒,也越來越多地理解關愛,噓寒問暖,熱遞蒲扇冷送衣。
雪後初晴,粉雕玉琢,世界走進童話。積雪中迸發出歡樂的叫喊。在田野厚厚的雪層之上,帶著學生們兩軍對壘,攥雪球,打雪仗,讓少年們觀察雪野上空的流星雨,體驗大自然賜予的無窮趣味。引領他們在或泥濘或僵滑的雪路上,傾聽愛的呢喃,在人生的素材中,積累真情實感。“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瑞雪兆豐年”——雪野上,隱隱回蕩著老農的經驗之談。在這渾厚的餘音中,通過雪,辨清了中年的責任。雪凝雪飄,雪落雪融,滋潤自然的生命,雪過留痕,飄香的綠色,不息繁衍。
雪,像一位遠古走來的美麗的女哲人,帶著《詩經》的質樸、《楚辭》的瑰麗、唐詩的清新、宋詞的婉約,吟誦亙古流傳的哲理——年年歲歲雪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漫長的人生,飄雪的季節不過幾十個。盡管天寒,仍應舒活筋骨,放飛心靈,遠離倦怠,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