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為你的想當然致歉
那天,女兒數錢,突然舉起一張百元鈔票讓我看:“這張和別的不一樣,是不是假錢?”我拿過這張鈔票和女兒手中的幾張百元鈔比較,果然不一樣。這張票子,正麵主席像的右側,多出了兩位字母和八位數字組成的藍色豎號碼,左下角的橫號碼,不是紅黑組合,字母和數字全是黑色。反麵看那道安全線,完全隱在紙麵裏,不像其他幾張有幾段露在外麵。細微之處,還有其他不同。以前沒遇到過假鈔,對鈔票也沒有認真研究過,這樣的百元鈔,似乎見過,可麵對差異,隻能含糊地認定,這張鈔票可能是假鈔。
若真是假鈔,會是哪來的呢?女兒的百元鈔,除了親人和朋友給的,隻有一張是小區裏收廢品的小夥子給的。親人和朋友怎麼會給假錢呢,這張鈔票一定是小夥子的了!真是人不可貌相!收廢品的小夥子,把手機號寫在小區警衛室前的小黑板上。那天撥通小黑板上的電話,他很快過來。看他結結實實,一臉的憨厚實誠,內心的好感油然而生。若不是生活所迫,年輕力壯的,誰願意到處收廢品謀生?於是和女兒一起把舊的書報紙張一箱箱一袋袋運到樓下,再把地下室積攢的瓶瓶罐罐搬到樓外,小夥子一樣樣分類整理這些廢品,我本無耐心等,又覺得他相貌老成,就說先上樓做些事情,稱量完畢算好價錢再喊我一聲。過了好一會兒,小夥子才喊我下樓,他拿了一張紙讓我看,紙上工整地寫了一串漢字和數字,是書報紙張和瓶瓶罐罐的重量和數量,他一樣樣和我報了數目和價錢,最後拿出一張平整的百元鈔票,說總共給我六十二塊五毛。我接過那張鈔票,找他四十塊,回家把一百元給了女兒。
信任和善意或許成了小夥子欺騙我的理由,若這鈔票真是假的,他實在是人窮誌短太可恨,拉走那麼多東西,還賺走我找他的四十塊。我把這怨言嘮叨給女兒聽,女兒皺起眉頭:“您怎麼就認定這一百元是收廢品的叔叔給的?我看他人挺好啊。您先弄清楚再說……”“那還不是想當然的事情!你爺爺奶奶阿姨舅舅等人會給你假鈔嗎?不管怎麼說,也不能讓假錢害人,咱去銀行確認下。”
到銀行才知道,這一百元鈔票,竟是真的。隻不過,是1999年的版本。現在流通的百元鈔,大多數是2005年的版本。
攥著這張百元鈔,我有些慚愧,麵對可能的假鈔,我想當然地貶低了一個不相幹的小夥子,隻因為他沒有體麵的工作,凡俗卑微。“想當然”,讓我在一瞬間,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褻瀆。如女兒所說,即使收廢品的小夥子不在麵前,我也要為自己的想當然致歉。
“憑主觀推斷,認為事情大概是這樣或應該是這樣。”這是“想當然”在詞典中的解釋。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想當然”。隻憑私人感情及主觀臆想進行無根據地推理、判斷,其結果往往是滑向錯誤的深淵。想當然的後果,輕則誤事,重則誤人。如果你遇事也“想當然”,就可能為自己的錯誤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