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不打擾你了
上晚自習,掏出手機看時間,竟有四條未讀短信——
17點53分:你的嗓子還不好?我陪你去看中醫吧,你老姨的咽喉炎就是吃中藥好起來的。
18點06分:寒假我和你說的那個偏方,你試過嗎?蜂蜜泡白蘿卜,兩小時後沏水喝。
18點30分:新房子要經常開窗通風,把毒氣都放出去。你新搬了家,可別總關著窗子。
19點50分:你在忙什麼?在學校上課嗎?晚上還不歇嗎?自己注意,別累壞了。
短信是母親發來的,因為上課的緣故,我把短信提示鈴聲換成了靜音,常不能及時看到短信。四條短信,跨越了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母親收不到回複,又擔心我上課不敢打電話過來,一定是滿心的擔憂吧?趁學生寫作業,我走到教室的後麵,偷偷回複了一條短信,告訴母親我在輔導自習,不能逐條回複她的短信。短短十幾秒後,母親的短信就回過來:“回家路上要小心些,不打擾你了。”
“不打擾你了”,這句話看在眼裏,心也跟著一動。平日,母親常常發了關切的短信過來,而我,也常常不能及時看到。讀過,匆匆地回複過去,一去二來,母親便懷著一絲愧意,說一句“不打擾你了”的話。
這樣的話,婆婆也常說。
年近八旬的婆婆不會發短信,便常打電話過來。電話接通的時候,我有時在辦公室備課,有時在路上疾馳,有時在家中忙碌。聊上兩句我就會告訴她我正做的事情和所在的地方。婆婆知道我每天忙於工作和孩子,就把話語濃縮凝練,一條一條地還加上了序數。婆婆很少有求於晚輩,倒是整天樂此不疲地詢問著我們想吃什麼,需要她如何做才能幫一點點忙。說到最後,婆婆會難為情地說:“哎呀,你忙你的啊,不打擾你了。”中午或者晚上,到了吃飯的時刻,常常有輕輕敲門的聲音,是八十多歲的老公公,手裏端著新鮮的飯菜,都是我們愛吃的東西。他進了門,微笑的臉綻成一朵菊花,殷勤地問著工作和女兒的事情,腳卻定在門內,不肯往裏挪。我接了他手中的美食,邀他進屋坐會兒,他卻看看潔淨的地板,搖著頭說:“你們快吃飯吧,不打擾你了。”然後滿足地推門離開。
晚上十點,女兒苗苗下自習回到家,看一會兒新聞,便躲到自己的房間內學習。老公打了溫熱的洗腳水,端到她寫字台邊,讓她泡腳。再過片刻,我端著水杯推開女兒的房門,送到她手邊。出來沒多久,我又折進她的房間,問她早餐想吃什麼。女兒有些不耐煩:“媽媽,你和爸爸平均五分鍾進來一趟,還讓不讓我踏實學習了。”看她皺眉的樣子,心中便有了絲絲愧意,雖然明明是去關心她,可仍是不好意思地表達著這份討擾的心意:“寶貝兒,我們盡量少來,不打擾你了。”
想想爸媽和公婆,想想自己和女兒,一句不打擾,包涵了多少暖暖的關切、嗬護和理解。而我,比女兒更清楚地理解這句“不打擾你了”呈給晚輩的無邊愛意。被真情摯愛“打擾”著的我,也捧了一顆愛心“打擾”著女兒。這份“打擾”,讓平淡的生活充滿了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