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學會生活的藝術(1 / 1)

第二十五章

學會生活的藝術

春節前後,正是全國各地高考藝術測試的高峰期。節前,去美術培訓學校看一個孩子。驅車趕到校門口,孩子已在那裏等了許久。單薄的女孩兒,瑟瑟地站在臘月的北風中,上身的毛衣外麵,隻罩了一件輕薄的運動衣。褶皺的衣服失了鮮亮的顏色,久未清洗整理的樣子。來培訓中心幾月,孩子本來圓潤的臉,也失了水氣和光澤。

問孩子冷不冷,為什麼穿這麼少,孩子笑著答:“不冷才怪呢,可是畫畫方便,穿個羽絨服多笨啊!”拉住孩子的小手,她的手也是冰涼幹澀的,長長的僵冷的指甲。將這雙缺少嗬護的小手抬到胸前,看著她一臉無奈的笑容,憐惜的心也瑟瑟地,如風中的一片葉,在顫抖。

下了車,隨孩子往校園裏走。叢叢荒草點綴著的褪色的樓閣,就是學生們日夜學畫練畫的教室。宿舍是幾排古舊低矮的平房。穿過蕪雜的院子,走進女生宿舍,眼底心間瞬時被塞滿。幾條被子淩亂地堆在床鋪上,被罩和床單都和女孩兒的運動衣一樣,失了鮮亮之色,褶皺疊加。枕頭與被褥上,橫躺豎臥著孩子們的書本和衣物。桌上地上,食品用具、生活垃圾混雜在一起,擠得宿舍內幾乎沒了落腳之地……

這個高三的女孩子,畫藝很高。半年前,在父母身邊,有親人嗬護著,潔淨、清雅、膚色潤澤,僅僅離家學畫半年,就生活得一塌糊塗。以美的藝術作為人生追求的孩子們,即將跨進大學的校門,卻不諳基本的生活之道。

寒假,大學生們放假在家。離家半年,為父母者自是日夜盼歸。歸來的孩子,卻不是高中時的模樣,晚上不睡,看電視,發短信,上網遊戲,夜半更深仍無半點睡意;早晨賴床,千呼萬喚不肯離開溫暖的被窩,直至日頭南轉時光近午才懶洋洋地起來。不會做飯,不會洗衣,身材高過父母,卻仍是依靠父母嗬護的小孩子。女兒談及她的重點大學生活說,不用做飯,不用洗碗,洗衣有機器,學校極少查宿舍衛生,校園衛生有清潔工,學習壓力大,晚上學到一兩點是常有的事,神馬都是浮雲,成績才是王道。假日的早晨,我和許多大學生的父母一樣,站在孩子的床前,千呼萬喚之後,又是愛,又是憐,又是歎。

正月裏,去親戚家吃飯。老夫婦在廚房裏忙碌,小夫妻早已外出遊玩兒。親戚的家中,溫馨整潔,一塵不染。餐桌上待客的飯菜,色香味俱佳,可與酒店媲美。問起持家之道,老夫婦怨:“小夫妻貪玩兒,懶於做家務,都是我們老倆口幹,能動則動,將來動不了,就進養老院……”

放眼生活的四周,更小的孩子們,溫室裏的小花一般,被父輩祖輩悉心嗬護著,懷裏抱著,掌心捧著,心裏惦著,怕摔怕碰,怕累怕悶,家裏陪著,路上伴著,小小年紀就背上學習的重殼,在父母成龍成鳳的憧憬中褪化了生活的羽翼,在生活的廣闊天地裏,成為籠中鳥,井底蛙,紙上兵,畫中鶴……

我們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因為過分的嬌寵和嗬護,因為家長、學校、社會對知識學曆的過高期待,孩子剛剛咿呀學語,就被迫“享受”智育的啟蒙。孩子漸長,學習的枷鎖越來越重。然而,一個人,除了相伴終生的知識學習,還須經曆許多東西,學會生活,才更懂得珍惜,幸福的滋味,才更綿長濃鬱。學畫、學琴、學歌舞、學知識的同時,他們也需粗通生活的藝術,洗淨衣物,扮靚房間,愛上烹飪,健康作息,與自然為友,與這世界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