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辯證法的運用(2 / 2)

由此,資本主義成為馬克思一生的研究主題。馬克思把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研究資本主義的發展動力,以及發現這些動力將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的滅亡和共產主義實現的這個問題上。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改變的,必須用辯證思維方式從資本主義社會的內部去尋找資本主義的局限性,從而探求未來新社會產生的可能性。所以,馬克思在探討資本主義時,既把它視為一個巨大的曆史進步,同時也視為一種最終自我毀滅的體製。正是馬克思的辯證法,使馬克思理解了資本主義,使他發現了打開資本主義大門的鑰匙,並完成了深刻理解資本主義的任務。

也就是說,馬克思對於共產主義的考察,是與資本主義密切地聯係在一起的。他看到了真正的共產主義形成於資本主義的內部,認為共產主義是由於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發展,最終使資本主義自己反對自己、自己否定自己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在馬克思看來,資本主義社會不是堅不可摧的永恒存在物,而是一個能夠變化並且經常處於變化過程中的社會。由於資本本身是一個活生生的矛盾,它自身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真正限製,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唯一禍害。因此,資本主義社會自身就蘊含著向共產主義社會轉變的“變革酵母”。資本主義社會終結的根源就在於資本主義社會所具有的矛盾,這是結束資本主義製度的現實基礎。

馬克思認為,資本自身的發展趨勢一開始就構成了一個存在著自身無法解決的矛盾的問題體係。正是從資本自身發展中存在的矛盾構成的資本自己反對自己的性質中,馬克思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滅亡和共產主義社會建立的可能。

對此,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是在矛盾中運動的。雖然這些矛盾被不斷克服,但又不斷地產生出來。這就導致資本主義在發展過程中對自身產生了限製。這些矛盾在資本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會使人們認識到資本主義本身的弊病,因而終止資本主義製度。

而資本主義製度對自身的限製,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對立地進行的,生產力、一般財富、知識等等的創造,都表現為對從事勞動的個人(工人)的壓迫和統治。但是資本主義的這種對立是暫時的,它會產生出消滅它自身的現實條件。由於資本主義生產自身的必然發展趨勢,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製,而是在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製即共產主義。

因此,在馬克思看來,對於那些采用科學社會主義與曆史唯物主義觀點的人來說,不需要實現什麼理想,而隻需要解放那些由舊的正在崩潰的資產階級社會本身孕育著的新社會因素即可。

可見,馬克思通過辯證法對資本主義社會內部自身矛盾的揭露和批判,指出了共產主義社會得以實現的現實基礎與根據。他預見到了正是資本主義自身的發展,最終會導致它走向毀滅。他在資本主義範圍內發現了他批判和消滅資本主義的阿基米德點。在馬克思那裏,要理解共產主義,就要首先對資本主義作出理解,因為共產主義就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發展起來的,在資本主義的變化過程中包含著共產主義的萌芽。

因此,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研究,同時也就是對共產主義的研究。這種辯證的理解資本主義的研究方式,是理解共產主義的唯一科學道路。這種研究方式把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理解為是一個孕育著共產主義的“母體”的發展過程,這與唯心主義與空想家的研究方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和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是真正的辯證否定。從這個意義上說,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專門研究而寫成的《資本論》,可以被我們當作是研究關於共產主義在資本主義內部辯證產生的理論,來加以理解。